舌尖上的美味 指尖上的艺术乌海
糖画传人王家华现场制作糖画。(张丽阳 摄)
糖画,这一以勺为笔、融糖为墨的民间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年元宵节活动期间,乌达区糖画、剪纸、二人台等非遗作品展示,让更多人了解糖画这一古老技艺,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2月12日,在乌达区人民广场非遗糖画展览现场,乌达区级“传统技艺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崇明现场为居民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只见他手握铜勺,以糖为墨,以板为纸,手腕翻飞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作品便跃然眼前。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惟妙惟肖的花鸟鱼虫、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等,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糖画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文化。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糖画,喜爱糖画,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王崇明说。
除了静态展示,此次展览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在王崇明的指导下,观众们纷纷拿起铜勺,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糖画作品,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乐趣。
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糖画艺术还走进社区、校园,让青少年近距离体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2月2日,在市第十二中学的非遗课堂上,乌达区级“传统技艺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家华为学生们讲解了糖画的历史和制作技巧,并现场演示糖画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在王家华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糖画作品。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糖画,没想到糖浆可以变成这么漂亮的图案!我觉得传统文化真的很酷。”学校老师也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糖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糖画技艺的传承也面临着挑战。为此,我市通过举办展览、线上直播、走进社区和校园、开发糖画文创产品等方式,推动糖画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糖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糖画艺人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糖画制作过程,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也为糖画传承开辟了新途径。“我在网上开展糖画教学,不仅能传播糖画技艺,还能增加糖画的销售量,同时也鼓励糖画艺人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王家华说。
非遗糖画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指尖上的艺术。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糖画艺术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走进更多人心中。(丁宇婷)
[责任编辑:刘晓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