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重点生态区域全部纳入禁牧区域管理呼和浩特新闻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开展禁牧休牧集中攻坚,目前散养放牧现象已明显好转。
健全体制机制。呼和浩特市结合《呼和浩特市禁牧休牧条例》执行情况,补充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呼和浩特市禁牧休牧条例〉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4个部分、11项任务、24条具体措施。特别是在舍饲养殖、政策补贴、执法监管等方面为各地区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
科学划定禁牧休牧区。呼和浩特市重点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界以南、京藏高速(G6)两侧,黄河、浑河、大黑河、小黑河两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建设重点区域补充划定为禁牧区,禁牧区面积为992.4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实现全市重点生态区域全部纳入禁牧区域管理。将禁牧区以外区域200.84万亩草地全部划为休牧区,从4月底开始进入休牧期,休牧期不少于45天。属地政府已发布休牧公告,明确休牧范围、面积、时限和禁牧方式。
加快武川县“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县”建设。截至4月底,在集中养殖方面,武川县已建棚圈7443处,创建家庭牧场313家、合作社993家。在饲草供给方面,武川县已回收秸秆23.3万亩,强化秸秆补饲利用。在补贴资金下达方面,已下达武川县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785万元,惠及农户4.49万户。计划下达全市粮改饲资金2015万元。在执法检查方面,武川县已办结禁牧案件85起,处罚款金额13.126万元。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武川县全面推广湖羊品种,依托现有肉羊、肉牛养殖基地,推动金草原、正大、华莱士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肉羊年加工130万只。
加大执法力度,持续提升监管水平。规范养殖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方式,严格实行集约化养殖。实施源头监管,为全市1795名生态护林员划定责任区,利用“青城巡护App”对禁牧休牧区开展日常巡护巡查。同时,依托市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市林草局利用已建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摄像头,建设禁牧休牧预警监测平台,对禁牧休牧重点区域实时开展牲畜智能识别和监测预警。
同时,呼和浩特市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在完善补贴政策方面,组织各旗县区政府、林草部门、农牧部门(乡村振兴)共同加大舍饲养殖、新建棚圈青贮窖、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资金投入,鼓励引导农户通过种养结合、舍饲养殖等措施,改变散养放牧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在推动规模化养殖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农户”托管式养殖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青橙融媒记者 刘丽霞)
[责任编辑:孙丽荣]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