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防沙治沙 向绿而行呼和浩特新闻
进入初夏的呼和浩特,绿色渐渐铺染大地,但首府防沙治沙人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在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曾经的治沙人已转变为护林员,他们每天用脚丈量着这片土地,用心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绿色。据白二爷沙坝林场场长康树军介绍,如今护林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管护森林,开展森林防火、观察病虫害及野生动物出没等工作。
白二爷沙坝从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万亩魔鬼大三角,到如今被超七成植被覆盖,治沙人和护林人用40年的躬耕不息诠释了首府对防沙治沙的努力和坚持。
防沙治沙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增绿和治沙相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在高水平保护的前提下,还积极发展林草沙产业。
近日,位于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的宇航人公司,迎来了印尼、加纳、塞拉利昂等国驻华大使、参赞以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大家参观考察了宇航人公司“发展沙棘、治理荒漠、产业助农、科技创新”的沙棘全产业链开发情况,共同交流探讨治沙经验。
宇航人公司是我国进军沙产业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多年来,从沙棘源头原料基地建设抓起,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了抗寒抗旱高产新品种沙棘,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大类的沙棘系列产品,产值达到数十亿元。在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和防沙治沙上也发挥了科技创新的骨干作用,为荒漠化治理,走生态产业化道路闯出了一条新路。
除了沙棘外,柠条也是防风治沙的“有力武器”。进入春季以来,位于和林格尔县羊群沟乡的“三北”六期退化林修复项目区域,已开始对退化的柠条进行平茬,并对需要补种的地方进行补种。
羊群沟乡的“三北”六期退化林修复项目实施面积共25300亩,项目实施以来,羊群沟乡以补造、修复、平茬、复壮等模式,科学选择乔灌木混合树种,合理培植密度,截至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30%。
内蒙古原上草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饲草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柠条是公司主要的加工原料,公司按照每亩15元的价格收集柠条,一年可加工8万亩柠条,可生产饲草5000吨左右。
“柠条经过揉丝、烘干、打包加工成饲料,然后出售给农户或者企业。下一步,公司还计划加工混合饲料,加入玉米、秸秆、豆粕和其他草料,做成牛羊更适口的混合饲料,同时带动柠条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原上草业有限公司柠条加工厂负责人杨龙介绍说。
除了沙棘果品加工、柠条饲草利用外,中草药加工、原液萃取等深加工企业,也在充分开发着林草沙产业的内在价值。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市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和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让科技也成为防沙治沙的“利器”。
今年,我市把全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自3月起,已正式启动“三北”工程六期2024年建设任务,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开工。伴随着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林草工程建设,我市的防沙治沙工作将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李海珍)
[责任编辑:孙丽荣]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