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深挖“文化+” 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能级呼和浩特新闻

/ / 2023-03-24 10:06

今年,我市将开工建设哈达门高山牧场旅游区项目。

2.jpg

《如见》剧照。

3.jpg

打造集图书阅读、文创产品展示、旅游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

4.jpg

苏鲁锭皮业文创园的产品。

5.jpg

以“敕勒川味道”“敕勒川伴手礼”为基础,培育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物产自然资源。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首府正在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全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精品文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能级。

树立文化品牌 让文化产业“火”起来

近日,我市倾力打造的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尚的布景、唯美的舞姿、震撼的肢体语言……90分钟的演出赢得了满堂彩。

“这部作品我们运用了全新的创作理念,以呼和浩特这座草原都市的开放包容为底色,探索现当代舞全新的创作境界,塑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品牌。”作为《如见》的策划和舞蹈指导,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彭飞对记者说:“这些年我们的文艺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让呼和浩特的文艺作品有更丰富、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精品文艺的创排是增强首府文化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彰显城市精神、提升首府文化能级的重要补充。

“放眼望天地,春风十万里,南方山青青,北疆水碧绿……”在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正在为村民们表演音乐快板《十九大开启新时代》。

近年来,乌兰牧骑创作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舞蹈《盅舞》《风之马》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乌兰牧骑积极开展基层为民演出,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走进田间地头、厂矿学校、农村牧区,面对面到人民当中,担负起讲好呼和浩特故事、传播首府优秀文化资源的责任使命。

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通过这样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剧目,创立了一个个代表首府的文化品牌,探索文化产业形态的创新途径,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实现首府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让群众精神生活“富”起来

2019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我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如今,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构建成形,我市还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持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在石羊桥路玉泉区好人公园里,路边的红色“鸿雁书房”指示牌格外显眼。“每天都有人来,只要有市图书馆的读者卡就可以刷卡到里面看书。”市民张春峰就住在附近的俪城小区,出了小区东门,三两分钟就可以到达“鸿雁书房”。

“鸿雁书房”是呼和浩特市图书馆覆盖全市的服务全民阅读的项目,市图书馆馆员王宇介绍,从2020年4月份开始,我市陆续有“鸿雁书房”投入使用,每座“鸿雁书房”内的藏书都将近2500册,包括文学类、社会科学类、党建类以及其他类,其中文学作品、社科类的图书就占到了90%以上。同时,在青城驿站、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处设立“24小时鸿雁书房”,实现自助化服务。通过实施“鸿雁阅读”计划,逐步打造集图书阅读、文创产品展示、旅游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

实施“强首府”工程,提升城市文化能级。呼和浩特突出文化的传播性,把文博场馆用起来,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真正让文博场馆成为认识和感知首府城市的“会客厅”。

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馆数字馆,游客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画中,与“画中人”同游;也可以裸眼观看3D展览,感受数字博物馆的魅力;还可以足不出户,游遍名山大川……

“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采集文物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就可以让文物的身份信息永久保存下来,可以说,让实体文物数字化,这种再造就是对文物最有力的保护。”呼和浩特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数字化创新可帮助观众理解复杂且精细的概念,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给观众提供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也为文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数字化展览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也让“沉睡”的文物真正“活”了起来,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以及时代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 让非遗项目“活”起来

“皮画是以皮革为主要原料,天然颜料等为辅料,采用刀刻、皮雕、绘画、起鼓、染色、镶嵌6大工艺,经过火烙、塑形、装裱等65道工序手工制作完成。”每年的旅游旺季,苏鲁锭皮业都会推出“DIY互动体验”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游客介绍皮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游客一起手工制作皮画,让游客能听懂、能看懂、能参与到皮画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我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400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城市文化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非遗普查调研、项目挖掘评审、非遗基地(所)建设、非遗实物收集整理、四级名录体系建设、智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首府非遗工作夯实基础、提升质量数量,扶持生产性项目保护,让非遗与百姓生活相融、与现代生活相融,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亮点。

“皮画上色的时候,应注意颜色的层次感,这样才能让树叶更加逼真。”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皮画(土默特皮画)代表性传承人云成义正在给社区居民指导皮画制作技巧。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师秦兆祥认为,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导下,“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将非遗文化开发成旅游商品、体验项目、非遗景观等,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其进入市场,展现价值。“非遗+旅游”不仅创新了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非遗文化资源,使非遗文化通过旅游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

今年春节期间,莫尼山非遗小镇的非遗大舞台、陶瓷文化馆、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中心、非遗红色记忆大院推出非遗文创展示和非遗活态传习等活动,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我市在文化传承方面越来越注重统筹、保护、利用,一系列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活化”。同时探索“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新模式,让文旅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今年我市将充分发挥好全市92个非遗传习基地(所)作用,力争打造国家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打造非遗特色小镇。通过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场馆等活动,发挥非遗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创建“敕勒川味道”非遗美食体验馆,开设非遗旗舰店等,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推进文旅融合 让城市名片“靓”起来

早春二月,青城迎来了粤蒙“百万人互游”首发团的150位南方游客。“我们从广州过来,这几天见到了大漠孤烟,跨过了阴山山脉,看到了冰冻的黄河和草原雪场,感受很特别、很新鲜。”游客洪曼丽说。“呼和浩特的民族服饰很美,美食也很有特色,我喜欢这里。”23岁的澳门游客陈俊杰说。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对于更好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优势、促进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首府将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启动“一带一路”世界雕塑公园和天骄、万和、敕勒川、清水河等体育公园建设,培育呼和浩特马拉松赛、呼和浩特马术赛、马鬃山冰雪季等特色体育品牌。打造“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两大特色旅游带,开工建设哈达门高山牧场旅游区项目,加快淖尔梁高山草原旅游、圣水梁九龙湾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敕勒川文旅小镇”8个,推进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加大“敕勒川文化”品牌塑造和推广力度,大力开发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云上旅游”等项目,把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呼和浩特不仅成为全区旅游的集散地,更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前不久,舞剧《昭君》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开启了2023年度首次演出。剧场大厅,带有舞剧《昭君》IP的帆布袋与纪念场刊限量销售,慕名而来的观众迎着料峭春寒在销售台前排起了长队,将对舞剧《昭君》的热情与追捧倾注在周边文创产品上。

舞剧《昭君》文创产品的出圈,是一次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在通过完善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用中华文化的典雅与精致满足粉丝需求的同时,促进了文化市场发展,面向全国展现了呼和浩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魅力。

近年来,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考古盲盒、文创雪糕、SD蒙古娃……文化创意项目频频出圈,其备受关注的现象背后,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成果,也反映出地方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不断增强。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兰毅说:“我们希望能有效激活文创市场,以文创赋能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旅企业发展,引导全市文旅企业从‘青城文脉’中寻找创意灵感、从‘黄河湾、敕勒川’找到产业产品标识符号,把‘城市精神树起来’,把‘亮丽敕勒川,精彩黄河湾’文脉体现在文创产品上。”

未来,首府将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引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生产要素向融合发展示范区合理集聚,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要素互补、互为市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