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暨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召开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日报 / / 2022-07-06 10:55

今日,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暨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召开。

会议为期一天半,分为现场观摩、推进会议两个阶段进行。今日,与会人员到海拉尔区金水岸小区北侧、伊敏小区、智慧城市服务中心、建华路、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等处进行实地观摩。7月6日,举办工作推进会议,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总结交流经验做法,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标扩面、稳步提升。

将围绕以下方面工作进行现场观摩

城市公共

服务空间提升

——金水岸小区

该小区始建于2013年,共有居民5500余户“。回迁难”信访矛盾突出,中央及自治区环保督察多次接到群众信访举报,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形象。2022年,按照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部署,海拉尔区积极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纵向与呼伦贝尔市勠力同心,横向组织全区上下协同发力,通过全力攻坚,办证难问题已全部得到妥善解决,涉及回迁住房已全部达到交房条件。同时,为有效解决城市垃圾围城等问题,坚持花小钱、办实事、求实效,针对金水岸小区北侧区域垃圾堆放等问题,自4月21日开始,累计出动大型机械设备123台,通过24小时昼夜攻坚,仅历时8天完成全部土方外运及268米围墙拆除工作。同时,以拓展居民休闲空间、提升居民宜居指数为落脚点,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需要,对金水岸小区南北两侧进行环境维护、市民活动健身设施及停车场地配套工作。目前,公共服务空间提升工作成效显著,惠及周边7个居民小区、2万余居民。

城市公共文化

空间功能提升

——“六馆一湖”

科技馆、艺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历史博物馆、少年宫、大剧院、人工湖,“六馆一湖”始建于2010年,因运营维护不善、日常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六馆一湖”区域环境卫生差、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一直是周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2022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环境信访转办案件反映,该区域市容卫生问题,已成为居民关注、投诉集中的热点市容环境问题。

2022年5月,海拉尔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创建文明城和生态城的突出问题,正式接手“六馆一湖”中心文化园区环境维护工作,立即启动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公共环境。并坚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发展的原则,全力开展该区域园林绿化养护及市政基础设施维修提升工作。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提升工作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六馆一湖”城市会客厅公共服务空间得到有效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能级不断增强,一幅传承呼伦贝尔历史、展示呼伦贝尔风貌的城市之画正在徐徐展开。

城市环卫机械化

服务能力提升

——环卫一体化运营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文明程度对环卫清扫保洁的要求逐年提高,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海拉尔创新运作方式和管理思路,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质的转变。几年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300余万元,新增各类专业清扫机械设备143台,机械化清扫率由35%提升至90%,城区重点区域已全面实现机械化道路吸尘、冲洗作业。

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同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业主管部门注重从参与者向管理者转变,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制订《环卫保洁作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标准及规范,通过日常巡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企业。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清扫作业工作机制,推动了环境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切实提高城市宜居指数、市民幸福指数。

“六个百分百”

标准化工地建设

——呼伦贝尔国际会展中心

为推动呼伦贝尔市高质量发展,呼伦贝尔市始终坚持将城市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尤其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更需要建立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在建工地都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要求,做到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土方开挖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这不但是对施工安全和环境整洁的要求,也是推进标准化工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呼伦贝尔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引入建筑工地,采用BIM技术从施工现场源头抓起,利用“智慧监控中心、无人机巡航”等信息技术手段,对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进行全面智能化管控,切实保障了施工安全、环境整洁,全面提高了施工现场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为通过“六个百分百”标准化工地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老旧小区改造

惠民工程

——伊敏小区

海拉尔区伊敏小区于1983年建成,共计24栋楼,930户居民。多年来小区存在交通拥堵、路面破损、市政设施老化、供热管网老旧、停车场(停车位)缺乏统一施划、小区绿化残破、健身休闲设施匮乏等诸多问题。为切实提高小区居民居住质量,海拉尔区成功将伊敏小区申报为自治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三网、硬化、绿化等基础类改造项目,外墙保温、塑钢窗、物业用房及适老化改造等完善类改造项目,社区服务中心改造等提升类改造项目。

在自治区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呼伦贝尔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拉尔区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与自治管理双提升,以“精细管理、群众满意”为基层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切实提升伊敏小区精细化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治理和建设中,老旧小区管理工作正在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小区环境不断提档升级,逐步实现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硬件和软件上的双提升。

城市智慧化

运营管理

——智慧城市服务中心

海拉尔区智慧城市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依托智慧城市平台统筹规划全区各领域信息化平台建设云服务,落实全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管理、数字发展应用、大数据发展规划等工作。让城市建设运行更高效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于2016年末运用“1城市智能运营中心+1城市数字底座+N智慧应用”的顶层设计建设思路,启动实施了智慧海拉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城市治理及民生服务项目,主要完成高速光纤城域基础设施网、城市基础数据库、数字城管平台、视频监控“城市眼”、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资源信息化平台、“智慧海拉尔”疫情防控信息化等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政务服务和民生保障服务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切实提升了城市运行效能,使当地百姓共享信息时代文明成果。

城市畅通

便民工程建设

——海拉尔区建华路

建华路于2017年5月开工建设,其中905米受征拆及建设资金因素影响,5年来一直未能实现贯通,周边居民出行困难,一直是周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在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坚强领导下,海拉尔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思路,仅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年未完成的征拆及建设任务。实现了建华路全线贯通,提升了中心城区发展、功能、绿色、品质、开放、形象首位度,兑现了向市委、政府及人民群众6月30日前通车的庄严承诺。

建华路的顺利畅通,展现了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干部职工推动发展的信心,改善民生的决心,攻坚克难的恒心,成为了一条通向市民内心的“民生之路”,一条通向中心城区一体化的“发展之路”,一条通向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路”。

中心城区

公安一体化实战化

——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

改造完成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打破地域界限,整合中心城区110警务资源,辐射伊敏、海雁、新城三地公安机关,同时与“12345便民热线”高效对接融合,实现五地一体化接警派警效率和社会面管控工作质效“双提升”。统合城区交管一、二大队和鄂温克旗交管大队,实现中心城区交通管理指挥勤务一体化,交管业务全覆盖,车辆购销落户和驾驶员全科目考试一体化。统一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设施标准,实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整齐划一,整洁美观;推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采用“多中心一体化”建设模式,共建六个功能分中心,实现中心城区“一站式”办案和办案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行。锚定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定位以“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为牵引,着力提升公安机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小区环境

改造提升

——人和居小区

多年来,鄂温克旗人和居小区周边荒芜、废土堆积、蒿子成片,配套设施匮乏,人居环境较差,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化改善人居环境,鄂温克旗委、政府坚持民本情怀,对准群众需求,花小钱、办大事,对原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整治清除。历经2个月的奋战,统筹对巴彦托海镇10处地块同步开展小区环境改造提升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作,建设了集市政绿化、文娱休闲、体育健身、停车服务等多功能融合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出了环境优美、便捷舒适、功能完善的公共生活空间,打造了15分钟的文化惠民服务圈,周边居民群众交口称赞,5.6万余名群众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聚焦基础设施改善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同步配套实施了一系列道路改扩建、便民服务设施等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绘就中心城区美好便捷生活新画卷,打造整洁之城、便捷之城、靓丽之城、温暖之城。

城市文旅

惠民服务圈提升

——市民广场

市民广场于2018年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完工,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因遇到了资金不足和征拆难等问题导致工程停滞,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大打折扣。群众对周边商铺无序经营,生活休闲空间不足,难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反映强烈。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旗委、旗政府努力破解资金和征拆瓶颈,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完成全部任务,做到还景于民、还景于城。市民广场以彩虹大门与飘带背景墙为主题景观,引申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并肩共创未来的深层内涵。内部布设休息座椅、种植池、健身步道、景观构筑物、指示标识系统,建设儿童游乐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形成集群众文化活动、运动健身、儿童游乐、就餐停车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惠民文化广场。

精细化物业管理

及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郦水嘉园小区

海拉尔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推动建立社区居委会、居民委员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协商议事机制,协商解决居民反映的合理诉求和物业服务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引导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和建设,促进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将精细化落严、落实、管细。按照国家《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及自治区安排部署,结合地区实际,启动奋斗镇(城区)、东山办事处两个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区主次干道摆放垃圾分类箱2000余个,更换道路两旁“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两桶式分类垃圾箱650个,引导辖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市民知晓率、参与率。

伊敏河文化休闲长廊

服务设施提升

——哈萨尔桥广场

伊敏河全长359.4公里,流域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在呼伦贝尔中心城区穿城而过,于中心城区北部汇入海拉尔河,是多年来中心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年初以来,为了建设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从基础设施提升、景观小品增设、文化惠民演绎等方面谋划伊敏河文化休闲长廊提升项目,围绕哈萨尔桥广场、新时代广场等12个重点区域,扎实开展木栈道、人行铺道板维修,增设景观小品灯、卡通童趣动画雕塑等设施,进一步改善伊敏河两岸环境;突出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生态保护,重点打造新时代广场、哈萨尔桥广场等8个区域和红旗书吧、红色记忆、票友汇等23个点位,提升城市整体品位;为百姓搭建舞台,组织乌兰牧骑、国粹表演、民俗演艺,丰富中心城区休闲文化生活,为市民夜间提供休憩空间,助力繁荣夜间经济,全力将伊敏河畔打造成呼伦贝尔“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不断丰富了城市居民多彩文化生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文体旅产业

融合发展功能提升

——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

内蒙古民族体育中心建于2013年,总占地面积60.5万平方米,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全国最大的赛马场地之一。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以高端化发展为核心,多措并举为体育中心赋能,努力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与奇颜(内蒙古)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出大型实景马术剧,着力打造北方游牧文明史诗,高位建设民族文化旅游打卡地。同时以赛马场为主题打出稳投资、促消费的组合拳,白天做强赛事活动品牌,推动马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运作;夜间多措并举活跃“夜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在激发就业新活力、释放消费新动能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 付饶 图/李永庆 孙璇 赛汉 张磊 冯印新 李朕滨 乌恩奇 李蕴显)

[责任编辑:任丽华]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