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园林科研人员科普蒿属植物小知识呼和浩特新闻

呼和浩特日报 / / 2021-07-22 10:36

连日来,干部带头、群众响应,首府上下齐心协力开展“拔蒿草防过敏”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哪些蒿草需要拔,生活中如何预防蒿草过敏?记者特连线市园林科研所,请专业人员为您科普蒿属植物小知识。

据市园林科研所高级工程师王东红介绍,从目前收集、研究的品种看,导致致敏反应相对强的有大约16种蒿属植物,主要有黄花蒿、大籽蒿、艾蒿、猪毛蒿、冷蒿、沙蒿等。每年致敏时间多在7月至10月,而7月、8月,是蒿属植物花粉成熟扩散峰值期,此时,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风少雨蒸腾大,花粉粒易在空气中漂浮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就可导致致敏症状发生。9月中下旬、10月期间,大多数植物已授粉结果完成,漂浮花粉自然减少,致敏人群数量也同步减少,症状也逐步好转。研究发现,一天中花粉相对漂浮密集时间是14∶00—16∶00,有些植物在20∶00—22∶00还会形成第二峰值。掌握这些特点,居民可以较好地防范致敏病症的发生。

居民可关注“呼和浩特市花粉浓度播报”和市园林科研所制作的《呼和浩特地区较强致敏植物—蒿属植物识别》二维码科普小程序,及时了解致敏蒿属植物种类、预防时间、预防方式等知识。

目前,预防方式有两种,即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

主动预防,主要靠拔除居民生活、工作周边致敏的蒿草,尽量在幼苗期、开花前拔除或开花前期割除,防止产生花粉,减少过敏源;控制加剧花粉症的交通污染排放;绿化植物的选择要考虑花粉的致敏因素,避免大量种植花粉致敏植物。

被动预防,市民可关注“呼和浩特市花粉浓度播报”,易感患者注意防护;发病季节避免到花草密集地方游玩,尤其不要去郊外或草原,尽可能避免与致敏花粉接触;在花粉飘散量高峰期(单日的1∶00—16∶00)尽量呆在室内;晚上睡觉时关上卧室窗户,可以防止花粉在夜晚飘进房间,有条件的家里可以配置空气净化器;出门佩戴防护口罩、眼镜等,做好五官防护,随身携带防敏药物;致敏时期(每年的7—9月),可去湿润的南方居住躲避过敏期;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记者 宋向华)

[责任编辑:孟捷]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