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推动六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呼和浩特新闻

正北方网 / / 2021-07-20 17:56

网讯(北方新报网记者 刘 惠)7月19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呼和浩特市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旨在全力打造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全面提升首府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能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要加快“中国乳都”升级版建设,围绕提升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加大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建立乳业全产业链、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攻坚。以乳业发展为牵引,带动百万级生猪产业、肉类养殖加工产业、玉米种植加工、杂粮油料种植加工、马铃薯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架构形成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目标是到2021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总产值比力争达到1.8∶1,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71%;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家,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0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40家。到202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总产值比力争达到2.3∶1,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76%;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家,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0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0家。

方案明确,要推动六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分别是:

打造千亿级乳业全产业链,到2023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00亿元,乳业加工业实现日处理鲜奶1.0万吨以上。

打造百万级生猪全产业链,以和林县、武川县为重点区域,加快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和林县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达能达产,启动武川县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到2023年,全市实现年出栏育肥猪100万头。

打造百万级玉米全产业链,以土默川平原地区为主要区域,建设350万亩优质玉米高产稳产种植区,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提供青贮玉米约250万吨;以托清园区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玉米加工产业扩能改造和产品升级,到2023年,玉米转化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

打造百万级马铃薯全产业链,以武川县、和林县南部地区和清水河县为主,突出优质绿色地域特色和优势,到2023年,建成100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优势区。

打造百万级杂粮、油料全产业链,以武川、清水河县旱作地区为主,稳定杂粮、油料生产面积150万亩,到2023年,杂粮、油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打造百万级肉类全产业链,以武川、清水河等山丘陵地区为主,发展肉牛养殖;以土左旗、和林县、托县奶牛养殖为依托,发展奶公犊育肥养殖,到2023年,肉牛存栏达到10万头,肉羊存栏300万只,驴存栏2万头以上。

[责任编辑:何娟]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