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一线救治的医生讲述:让矿工兄弟重返社会要闻
3月2日下午4时许,内蒙古自治区“2·23”锡盟银漫矿业重大事故首批6名伤员从锡林郭勒盟医院转院至内蒙古人民医院。近10个小时车程,伤员全部顺利抵达,接受进一步诊疗。
700公里,一段不能出错的旅程
3月2日清晨6:30,7辆救护车组成的车队从锡林郭勒盟医院出发,将6位重伤员向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人民医院转移。出发前,医疗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一个病人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半小时进行一次病人情况汇报,骨科、胸外科、麻醉科、ICU科室四名专家与车队随行。
内蒙古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的主任医师鲁敏是事发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治伤员的医生之一,转移前,他提议多带一辆救护车以防万一,这一建议被领导采纳,7辆救护车带着6位重伤员途径3座城市,700公里,历时10个小时,在交警部门的沿途保障下,在医疗团队的密切看护下,3月2日下午4时,6位重伤员平安抵达目的地内蒙古人民医院,病情在10个小时的转移途中无一恶化。
鲁敏回忆,“2.23”锡盟银漫矿业重大事故伤员在锡林郭勒盟当地医院经过救治,病情逐渐稳定以后,转院的呼声越来越高。
转不转?转到哪儿?家属同意吗?政府批准吗?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医疗团队面前,8天的救治已经给锡林郭勒盟医院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既要保证日常功能的运转,又要承载30位重伤员的救治不切实际,伤员的治疗也需要更加综合的分析,经过商讨,医疗团队一致认为:转院势在必行。一次跨越700公里的生命之旅就这样拉开了。
共同的目标:重返社会
患者交接在内蒙古人民医院的骨科与胸外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53岁的赤峰矿工王清林在这次事故中全身多处骨折,鲁敏走进病房查房,病情已趋于稳定的王清林难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说,我的命是你们给的。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王清林对鲁敏印象深刻,是因为经过鲁敏的全力救助,才最终保住了他的双腿。
保生命、保肢体、讲功能、要美观,这是鲁敏为受伤矿工制定的医疗计划,他让这些危重伤员一点一点,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鲁敏回忆,伤情最重的病患于中秋拔掉气管插管的那一刻,参与救援的医疗团队自事故发生以来第一次有了笑脸。 他说:医生最怕的,是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让所有伤员重返社会,是“2.23”锡盟银漫矿业重大事故的伤员与参与救治的医疗团队的共同目标。
目前,经过国家、自治区和当地医疗力量8天的紧张抢救,大部分受伤矿工病情基本趋于平稳。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内蒙古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文栋和鲁敏一样,也是第一时间参与救治的主治医生之一。8天的生死营救,救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赵文栋回忆,2月23日下午2:00,正在休假的他在锡林郭勒盟家中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假期在接起电话的那一刻终止,他必须立刻赶赴锡林郭勒盟医院,那里有30位生命垂危的患者,正在死亡线的边缘徘徊。
胸外科的致死率很高,赵文栋到达现场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中去。他在第一时间通过排查发现了重病患于中秋,因为救治及时,于中秋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趋于稳定。
那一天,他一直忙到凌晨4点,刚刚睡下,7点钟,被闹钟叫醒后,立即直奔医院,投入到救治伤员的战斗中去。操刀三台大手术、指导八台小手术,他用精湛的医术为矿工兄弟们照亮了生命的曙光。
危重伤员何国民情绪十分激动,他无法开口说话,哭着写下“穷,没钱治疗”,是医护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开导,告诉他医疗免费,才让他放下心来积极配合。随着何国民的病情好转,他一次又一次的对赵文栋表示感谢,握着他的手说:“等我好了,来我家,我杀只羊给你吃。”
同样是在2月23日,下午4:55,内蒙古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的主任医师鲁敏刚刚走出手术室,还来不及脱下手术服,他就急忙赶到内蒙古远程医疗中心参加会诊,复杂的多脏器损伤,瞬息万变的病情,数量众多的危重伤员,救援刻不容缓。他乘坐最快的航班在当晚八点赶到了现场。即使从医32年,拥有多次大型救援经验,这次医疗现场带给鲁敏的震撼依然前所未有。
危重病患居多,救治困难重重。鲁敏在飞机上就开始思考,他制定了排查 分类 急救 诊断 治疗的医治计划,逐一排查,分科室处理,对症下药。时间紧,任务重,ICU里,一个重伤员血流如注,鲁敏一连换了三副手套才完成了医治。伤员死死抓着生的希望,抠破了他的手,病人的血和鲁敏的血混在一起,没时间处理伤口,他贴着创可贴就投入了新的救治。带病上阵的他在8天的救援里最多一天只睡了三个半小时,有人开玩笑,说他是白求恩,鲁敏说:我不是白求恩,我也不想做白求恩,医学不是万能的,医学在生命面前,很多情况都是无能为力的,身为医生,我们就想多救助一个病人。(高宇博)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