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区人民法院 稳妥执行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满洲里

满洲里日报 / / 2019-02-22 09:15

春节前后是建设工程等领域结算给付的高峰时段,这一时期成为很多涉及民营企业案件执行的关键期,也是诸多社会矛盾激发的敏感期。

扎区人民法院执行的案件中,多个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系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施工单位,由于工程体量大、涉及企业多、法律关系复杂、优先权叠加、工程审计尚未完成等多种原因,给执行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很多被执行企业因为三角债关系工程价款难于取得,致使其未被起诉的工人工资、其他债务等也不能给付,企业生存和发展往往陷入困境。如果法院对被执行企业的债权一冻了之,可能执行了案件,但是又将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如何平衡纷繁复杂的社会、法律因素,既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让涉案企业偿还部分其他紧急债务或者留存一部分发展资金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多赢的局面,一直困扰着法院执行法官。

经过去年长期的调研、协调和总结,扎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摸索出涉执企业紧急债务和企业发展应急资金执行登记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对涉案企业需要发放的农民工工资、管理资金、到期债务等分紧急、急需、一般、可展期四个级别,法院在扣划企业存款或者执行到期债权后,视回款的数量衡量涉案债务和紧急、急需资金的数量,充分做好申请人解释工作,促成案件附条件和解长期履行,既确保企业能如约履行义务,又解决了因棚户区门面房过剩难于变现偿还债务的难题。同时,给涉案企业留出时间解决未诉农民工工资、项目结算等问题,还对政府在化解债务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资金留有余地,实现了申请人权益不受损、被执行企业能喘息、社会矛盾不激化、政府中心工作能确保的多赢效果。

扎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情理法”贯穿执行工作始终,是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市执行工作提出的准则和标准,如何做到“通情”“达理”“合法”,是每个执行人需要仔细揣摩和认真实践的,只有因事而为、因情境而动、因统筹而和谐,才能达到情到真处理自通、有理有据方为法、法衡平之显公正的职业追求。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热文榜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