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旮旯”走上脱贫路兴安盟

兴安日报 / / 2019-02-14 16:32

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保安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39人,分布在2个村屯,这是保安村人实现小康生活面临的“挑战”。

2018年,保安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为优秀。保安村全村人均收入达4300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多元,这是保安村交出的答卷。

这份成绩让人惊喜,但奋力答卷的过程却是“一篙不可放缓”。

问到驻村第一书记刘文兵是怎么让这个小村庄加快步伐走上脱贫振兴之路的,他的心情是沉重的。

2016年,刘文兵到保安村开始驻村工作时,保安村村民人均收入2800元,集体经济收入仅有5000元,玉米、大豆、水稻是村民主要种植作物。村民们从父辈手上接过的产业只是在品种更换上有了选择,粮食产量上有所增加,市场出现波动就会给村民增收带来风险,九成以上村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这不仅是保安村的现实,更是保安村脱贫致富和振兴乡村发展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刘文兵与驻村队员们在村班子会议上讨论这样的一个核心问题,只要击破核心区,就会打破发展瓶颈,进而实现协调发展。

既然发展的核心找准了,那对症下药就成为当下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在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随之而来的又一问题是非贫困户发展缺少的是能够增收的产业,而贫困户要想实现稳定脱贫也必须要有产业来支撑。

“东风”吹来,项目倾斜、技能培训、产业结构调整,保安村脱贫攻坚以及振兴乡村这场战役就这样同时打响了。补贴资金70.5万元对4700亩旱田实施项目轮作种植;以“好米源自保安村”为产品定位,将3000亩水田纳入合作社,打造保安村大米品牌;争取贷款30万元,购进40头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壮大集体经济……

短短几个月时间,保安村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规划已然破题。实现户纯增收4300元;贫困人口户均收入4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争取青贮饲料120吨;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玉米项目区亩产量突破800公斤,打造了“兴旭辉”大米品牌,稻米产量达到750多吨,销售收入可达320万元,增收20余万元……

保安村从过去的“穷旮旯”踏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村民们高兴了,贫困户们更是欢欣鼓舞。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