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力度大 山村旧貌换新颜兴安盟
“入冬之前,建在我们村的7眼机电井都验收合格可以投入使用了,这是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帮扶下建成的。自2013年以来,共建了36眼机电井,大保村5000余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村里的老百姓再不用为明年春季的抗旱犯愁了!”突泉县学田乡大保村党支部书记隋金海激动地说。
大保村位于学田乡西北部,全村常住人口392户、121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亩。地处偏僻、缺乏优质资源,传统农作物的耕种仍然是村民们的主要增收渠道。由于土地稀缺,再加上十年九旱,村里人均年纯收入一直位于全县末端。2011年,按照自治区定点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成为学田乡大保村的帮扶单位,开始定点帮扶。
为了能够找准“穷根”、使帮扶项目更加精准、使驻村工作队伍更加完善,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指定业务骨干高永刚专职驻村协调帮扶工作。每次谈到自己不远千里来到这个贫困山村,半年才能回一次家的感受时,高永刚都很坦然地说:“谁都有儿女情长,不想家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扎下根来、沉下心来,才能发现村里存在的实际困难,开展更加精准的帮扶。”
自2011年以来,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紧紧围绕帮扶工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体要求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施帮扶项目,使全村百姓都成为受益者。针对大保村“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难题,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先后筹措资金226万元实施打井项目,共建机电井36眼,惠及300余户村民,实现了全村水浇地全覆盖和村民旱涝保收。为了改善村里办公条件差、办公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2012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筹措资金42万元帮扶大保村建设村委会大院和办公场所,配套了办公设施,并资助两台电脑和1台打印机,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人员办公效率、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
2017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以学田乡打造“林果之乡”为契机,筹资40万元建设300平方米果蔬保鲜库1座,积极支持当地发展林果业,为村民提供水果储存服务,延长了水果储存期,提高了水果销售利润,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年,帮扶大保村购买3台大型农机具,共计投入60万元。同时,成立农机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服务,合作社盈利后每年都为贫困户分红,可使贫困户年增收500元至1000元。“往年春种秋收累出一身病,打的粮食不够看病的。这两年好了,合作社免费帮我们经管庄稼,既省力,又省钱。”贫困户张德贵谈起自己“失业”的事儿来喜上眉梢。
2018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持续帮扶,不仅为村里增建7眼机电井,而且协调水利项目资金3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南河防洪河道180米,此项工程的实施,既保护了村里的农田耕地不受洪涝灾害,又美化了村容村貌,使以往的“烂河沟”变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
此外,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还积极组织慰问帮扶特困贫困户,每年春节都会为5户特困户送去2000元慰问金,让特困群众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除此之外,开展党员干部捐助贫困学生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这两项活动开展以来,共计慰问60户,累计发放慰问金12万元。
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大力帮扶下,如今,大保村村容村貌靓起来了,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帮扶前2010年末的1780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5990元,贫困人口由帮扶前的212户、477人减少到现在的46户、92人。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