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化解千万事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9-02-14 16:23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第一人口大市,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的矛盾纠纷多发。几年来,我市坚持学习继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市情民情实际,探索实施了“四层”“三段”“1+”“多块”“两助”“四线”等“六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第一招:综治牵头,“四层”化解

坚持以抓基层党建为统领,按国家标准规范搭建了市、县、乡、村“四层”综治中心,形成综治主导的立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

在组织体系上,实现了“个、十、百、千”全覆盖。在市级层面、12个旗县区、153个苏木乡镇(街道)、2324个嘎查村(社区)全覆盖建立综治中心。

在基础建设上,实现了“四级八有”实体化。市、县、乡、村四层综治中心都建立了有制式标牌、群众接待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网格员、综治档案的“七有”实体机构和机制,同时建有综治信息化平台。

机制运行上,实现了“日、周、月、季”必调度。嘎查村(社区)实现“日常排查、及时化解”,苏木乡镇(街道)实现“逐周逐村排查、逐案逐人化解”,旗县区实现“月排查、月化解、月调度”,市级实现“每季度调度梳理一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诉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

几年来,全市“四层”综治中心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151221件,化解148415件,化解率98.14%,深受群众认可和信赖。

第二招:司法搭台,“三段”调解

我市设立了司法机关与人民调解在立案前、立案后、审判中诉调对接的“三段”调解程序。

第一段,在立案前,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在司法机关设立的人民调解组织在诉讼前调解;第二段,在立案后,由法院与司法局联合成立的“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室”继续共同调解;第三段,在审判中,再由法官进行司法调解。确保调解工作贯穿于司法程序的始终。

几年来,全市通过“三段”调解纠纷8591件,调解成功8568件,司法确认2982件,涉及金额9685 余万元,受惠群众8530人。

第三招:行政主导,“1+”调解

“1+”是指每个行政部门与人民调解组织共同调解行政纠纷案件。充分发挥行政部门掌握法律、法规、政策,人民调解员和调解组织了解民情、调解经验丰富两个方面的优势,行政部门与调解组织有机衔接使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有效弥补了行政部门化解矛盾纠纷时调解经验、方法和力量上的不足,消除了当事人对官方单方面的顾虑和误解。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1+”共调处行政纠纷1938 件, 其中涉及群众信访案件1659 起。

第四招:依靠群众,“多块”调解

针对民族性、行业性等矛盾纠纷化解难的特点,发挥乡贤能人在本民族、本行业的威信和影响力,指导其在基层组成“多块”调解组织,以群众帮助群众实现矛盾纠纷真正化解,切实达到“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目的。

几年来,全市通过“多块”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9572件,涉及金额9986余万元。

第五招:义务代理,“两助”化解

我市注册成立了“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以律师为主体,聘请法律专家参与,通过法律援助和生活救助的“两助”方式实现信访案件彻底化解。中心对政府交办、政法机关转办、信访部门和当事人委托及外地求助,且已经穷尽法律程序或信访程序的信访案件分两步化解。

由中心同信访人签订《息访代理协议》并进行公证,无偿为其进行法律援助。援助期内,中心代表当事人向有关方面反映沟通诉求,信访人停止信访。对生活困难的信访人,中心依法向社会募集资金进行救助。信访人同意救助的,与中心签订《息诉息访救助协议》并公证;信访人违反协议,中心作为第三方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一年来,中心已代理、救助、化解29件“骨头案”“钉子案”。

第六招:用足机制,“四线”保障

建立“四线”保障机制,以机制保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全面化解。

网格员保障线。全市铺设了“县、乡、村、村民小组”的四级治安网格15241个,招聘专兼职网格员达6万多人,全覆盖、无盲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千名干警送法下乡活动”保障线。按照“一村一警”原则,安排2324名政法干警以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指导治安防控的“督导员”等身份入驻基层一线,打通了警务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经费保障线。四年市、县共拨付经费3.5亿元,使“四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经费和工作人员的薪金待遇得到有力保障。

综治责任制保障线。几年来市综治委分43次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责任督导和追究,确保综治责任制得到严格落实,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我市通过“六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机衔接、联合发力,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社会治理水平也得到整体提升。与2012年相比,社会治安案件下降53%,刑事案件下降48%,矛盾纠纷总量下降28%。五年来,矛盾纠纷化解率均在98%以上,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超过97%。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