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呼和浩特全力打造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要闻
春节前,旅居日本的天欢带着6岁女儿平安抵达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一路从机场快速路经科尔沁快速路回家,母女俩望着车窗外的景致难掩心中喜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呼和浩特市民航、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立体式交通网络建设均取得重大突破。如今,从空中到地上、从轨道到大巴,各种满足百姓出行的交通枢纽日益完善且还在建设中。
1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呼和浩特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1月13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首列车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下线。呼和浩特市交通发展持续增加的温度,让首府百姓在畅行中获得更有质感的幸福。
“那时,因为呼市飞往北京、上海、天津的航班少,往返日本都要提前抵达这些中转城市住宿。”2002年夏天,天欢和爱人一同赴日本求学,说起十几年里出行的变化,她感叹今非昔比!“现在,中转城市往返呼市的航班越来越多,可中转的城市也越来越多。从关西机场抵达这些中转城市大多能在当天乘机飞回呼市。”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始建于1958年,1978年旅客吞吐量仅有1.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1吨,通达城市只有2个。2017年底,白塔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成为全国第32家千万级机场。到2018年底,白塔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2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4万吨,全年通航城市达到86个,开通航线196条。”呼和浩特市机铁办负责人给出这组数据。
为满足首府乃至自治区航空运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2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迁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呼和浩特新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首都机场主备降机场、国内重要区域枢纽机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改革开放初期,呼和浩特市铁路客运量为183万人次,货运量约82万吨,通行能力仅99公里,营业线只有1条京包铁路。截至2017年,呼和浩特市铁路货运量3136.8万吨,客运量1175.8万人次,通行能力达到327.8公里,营业线增加到5条。
在百姓最期盼的快速、高速铁路建设上,呼和浩特市迎头赶上。2017年8月,京包客专呼市——集宁段售票通车。同年12月,呼准鄂铁路全线通车。2019年底,京包客专集宁——张家口段与京张客专将同步开通。届时,京包客专全线贯通,呼市进北京时间可缩短至3小时以内。
高铁进京、地铁运营、三环和各项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这是呼和浩特广大群众的期盼。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总量的99%,盾构区间全线洞通,2号线一期工程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总量的87%,盾构区间完成总量的59%,投资完成147.59亿元。力争1号线一期工程2019年底通车试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2020年6月通车试运营。
2016年,建成长65.3公里的二环快速路工程;2017年,完成了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连接线工程、道路维修提升改造工程和公铁立交桥外立面美化工程;2018年,完成80处城区主要道路、345基占道电杆迁移;目前,三环路、哲里木路、金海路、金盛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计划2019年底全面建成通车。如今,呼和浩特市正朝着“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阔步前行。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