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四十年,奋斗四十年,杭锦旗旗农牧业厚积薄发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网 / / 2018-07-20 19:00

改革开放以来,大抓现代农牧业生产。1979年,普遍推行了生产责任制。1982年,在全面贯彻执行“以牧为主”的生产建设方针上,制定了杭锦旗五年规划和十年设想,农村全部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后,农牧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7年,杭锦旗提出了“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坚持“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主攻方向,认真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1990年,全旗开始陆续推行草场有偿使用制度。1991年,确立了“开发北部的土地,突出中部的水利,建设南部的植被,搞活城乡的企业,提高企业的效益”的战略布局与“三个一百万(即开发一百万亩商品粮基地、种植一百万亩甘草、改良一百万头牲畜)、打好三通(通电、通路、通邮)攻坚战”的兴旗富民战略目标,并付诸实施。2000年,确立了“立草为业,养畜为本,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工作思路和建设“绿色大旗,畜牧业强旗”的战略目标。

2001年,在全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率先推行了禁牧政策,着力改善生态环境。2002年,全旗组织青贮大会战,着力推行青贮养畜、建设养畜。2005年,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嘎查村结对帮扶,集中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十一五”期间,是杭锦旗农牧业发展最快,农村牧区变化最大,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2006年,编制了“三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规划方案。完成黄河南岸三大灌区的节水改造,渠灌、喷灌、滴灌等各类高新节水措施全面普及利用,节水改造走在了自治区的前列。

“十二五”期间,现代农牧业稳步向前。沿黄现代农牧业经济带和梁外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开,现代农牧业指标体系已经确立。粮食产量突破8亿斤,牲畜总头数稳定在210万头只左右。累计建成高标准养殖园区20处、日光温室大棚2118栋,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55家、专业合作组织483个,“沙海清”食用菌、“塔拉沟”羊肉和“西草地”甘草猪肉等系列品牌成功打响,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三五”实施以来,杭锦旗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龙头带动、规模发展、精深加工、品牌增收”的路子,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粮经饲种植比例,突出抓好肉羊肉牛品种改良、杂交繁育以及绒山羊提质增效工程,初步形成了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格局。切实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疏通沿河排干网络652公里,完成盐碱地改造20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示范农田41万亩,全旗70%的耕地实现了节水灌溉,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0万亩,粮食产量7亿斤,牲畜总头数稳定在210万头只左右。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个;依托赛诺、亿利、宏倡、恒信等企业实施高效农牧业项目,建成自治区西部最大的肉羊品种繁育基地、5万亩沙地节水高效种植示范园、10万亩沙地改良示范园、隆茂营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和北牧田园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沙海清”食用菌和“西草地”甘草猪肉等系列品牌成功打响,“塔拉沟”羊肉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畜产品认定,“库布其”“塔拉沟”获自治区著名商标,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现代化农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2017年一产实现增加值20.9亿元。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热文榜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