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凤娟:寒门媳妇真情演绎孝和爱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8-05-31 15:51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创先争优,我市评选出了10名第二届“赤峰楷模”。本报从即日起开设专栏“赤峰楷模”,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建设和谐美丽赤峰的强大正能量。

走进程凤娟家时,她正在为家中三个老人洗漱,这三个老人是她的公公、婆婆和叔公公,几乎都丧失了生活能力,对程凤娟表现出一种孩子般的依赖。程凤娟告诉记者,她的公公是半聋哑,视力不全,婆婆和叔公公是聋哑人,还患有轻微智障。以三个老人的情况来看,照顾他们的难度可想而知,程凤娟如同亲生女儿一样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着他们,不仅撑起了这个家,也成了宁城县温泉街道有口皆碑的好媳妇。

嫁入寒门 撑起一个家

从2009年结婚开始,丈夫盛玉波每年都要外出打工,程凤娟一个人照顾残疾的公公、婆婆、叔公公以及年幼的女儿,十年间,程凤娟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撑起了整个家。

“在这个家里,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老婆,这些年多亏了她撑着这个家,还把三个老人照顾得这么好,自己却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欠她的太多了。”程凤娟的丈夫盛玉波哽咽着说。程凤娟和盛玉波是在热水瓶厂打工时认识的,恋爱时盛玉波就如实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了程凤娟,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程凤娟并未因此嫌弃他。

“我刚进门,就看见三个老人,穿得很破旧,连话都说不清楚。”程凤娟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屋里又脏又乱,有很大的味儿,熏得人都喘不过气来。” 然而盛玉波的坦诚善良和家里老人无依无靠的样子让程凤娟意识到,这个家需要她。

2009年8月18日,程凤娟从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莫力达瓦旗嫁到了盛玉波家,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

外来媳妇堪比亲生女儿

程凤娟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伺候三个老人的饮食起居。老人们本来就行动不便,健康状况不佳,再加上语言和智力障碍,程凤娟不得不事无巨细地悉心照看,比照顾孩子还要小心仔细,洗脸、穿衣、吃饭……面面俱到。

盛玉波家之前住的是有40多年历史的3间破土房,洗澡条件不好,为了让老人们保持健康卫生,程凤娟每隔三两天就为三个老人轮流擦洗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无论多忙都不间断。

长久地精心照料让三个老人对程凤娟无比信任和依赖,有时程凤娟去山上干农活回来晚些,老人们就惶恐不安,她一进家门,老人们就笑逐颜开,抱住她的胳膊不松手,程凤娟如同他们的亲女儿一般。

言传身教 传承孝与爱

由于把精力全部用在了照顾老人上,程凤娟疏忽了对女儿的照顾,刚上小学的女儿因为家庭原因,吃穿与学校的同龄孩子没法比。

尽管如此,懂事的女儿还是在作文里经常写道:自己最佩服的人是妈妈。在程凤娟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女儿比同龄孩子懂事得多,平日里总是在家里学着妈妈的样子悉心照看着三个老人。

程凤娟最大的愿望是女儿将来也能成为善良孝顺的孩子,将孝老爱亲的美德传承下去。凭着这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程凤娟还在院子里饲养了几头牛,既能赚钱贴补家用,又能足不出户安心照顾老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这些年来的努力只是尽了该尽的责任,对得起老人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自己少吃点、少喝点,也要让老人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程凤娟说。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