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发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鄂尔多斯

新华社客户端 / / 2018-05-23 14:28

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鄂托克旗以守好、壮大、叫响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为重点,坚持数量优先转向质量第一、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保住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绒的细度”。5月15日至16日,在乌仁都喜嘎查举办的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第四届“伊吉汗杯”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公羊比赛上,乌仁都西嘎查牧民斯琴毕力格家的种公羊摘得绒纤维直径13.97微米,且综合成绩第一的好成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阿尔巴斯人,他像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许多人们一样,从未放弃过保护好这一地区品牌的执着。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是中国20个优良畜产品品种之一,属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羊绒以细绒、净绒率高、纺织性能好著称,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羊肉细嫩多汁、鲜香爽口,有益人、益气、滋补之功效,被称为“肉中人参”。受上世纪80、90年代羊绒价格上涨原因,部分绒山羊养殖户受市场利益驱动,盲目追求羊绒产量,无计划的引入其他品种的绒山羊进行杂交,导致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品种混杂、羊绒直径变粗、质量急剧下降,个别畜群羊绒细度甚至增加到16微米以上。面对困境,如何守好这一地区品牌?鄂托克旗从羊的“源头”抓起。

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1983年建厂时,公司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产区乌仁都西嘎查选回基础母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国家级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保种场,主要从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保种选育及科研示范。这些年来,公司坚守初心,致力于保种、纯繁、选育提高、新品系培育。

坚守必有回报。亿维公司现共计存栏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种羊8500只,年可培育优质种羊6000只,生产冻精10万余支,产羔率已由1986年的98%提高到现在的167%,远销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陕西、山东、河北、山西、北京、黑龙江及自治区内100多个旗市县。绒和肉双优双升,仅以成年公羊为例,产绒量就由1986年的332.04克提高到了2017年的1600克,羊绒细度主要集中在14.5微米左右,抓绒后体重由1986年的35.06千克提高到2017年的78.3千克。种羊场从“源头”发力,使阿尔巴斯白绒山羊“量”增长、“质”提升,有力推动了整个地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放观整个鄂托克旗,“提纯复壮”,保质保量,各项“羊事”紧锣密鼓持续推进。

近五年来,鄂托克旗在绒山羊保种区内累计采集绒样54201份并进行绒纤维细度分析,准确掌握了项目区绒山羊生产现状。

当地出台《鄂托克旗绒山羊保种项目实施方案》,划分11个嘎查为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羊绒细度在14.5微米以下的基础母羊每只补贴100元,11个嘎查共补贴8万多只;在保护区内建设人工授精站,每年建10处,现已建成35处;鄂托克旗农牧业局家畜改良站与羊绒收购加工企业达成协议,对保护区各育种核心区内羊绒细度达标的养殖户实施奖励,即收购后以户为单位进行检测,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对于14.5微米以下的羊绒每公斤奖励50元,旗政府对羊绒细度在14.5微米的养殖户每户给予3000元的奖励;在保护区内进行超细型新品系列培育,加强选种选配,已组建8个核心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生产区建设方面,对保护区外其他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和示范户建设,在控制羊绒细度的基础上提高产羔率,巩固提升绒肉产业。现在,鄂托克旗年绒山羊存栏量达120万只以上,年出栏65万只。有好羊就有硬底气,如何让“纤维宝石”“肉中人参”为更多人所知、所用?鄂托克旗实施品牌计划战略,制定出台《鄂托克旗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力求守好、壮大、叫响这一地区品牌产业。

政府对品牌的扶持政策有力度,还需要充分释放企业“锻造力”。鄂托克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着力培育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优质无毛绒远销香港、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鄂尔多斯市天泰万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草原富硒肉,2016年被人民大会堂新春团拜会指定为唯一富硒肉食品。在这些优秀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公司+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广泛建立,让更多的主体共同走上了这条品牌提升之路。

当前,搭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的顺风车,已成为鄂托克旗各族人民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制胜法宝。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热文榜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