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村:“城中村”的新气象阿拉善盟
5月14日,记者走进了昔日的“贫困村”——巴彦浩特镇西关村,看到这里一改之前凋敝、脏乱的样子,低矮破败的土坯房被一幢幢整齐的楼房所替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已变成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脏乱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西关村位于巴彦浩特镇西北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96户387人。作为盟府巴彦浩特的城中村,这里曾经是全盟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明星村”,发展前景一度被十分看好。但由于耕地少,缺少支柱性产业,居民找不到增收致富的渠道,西关村逐渐成为一个贫困村,在2012年被评为“三类嘎查村”。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真正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成为了摆在西关村“两委”班子面前的现实问题。2013年巴彦浩特西城区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开工,这对于西关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西关村“两委”班子从村民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中找思路,从党的惠民政策中谋出路,他们决定紧抓西城区旧城改造机遇,为村民建设安置房,一方面解决村民安居的问题,另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积累。可是原有的土地和房屋被征用、拆迁,就意味着这些一辈子靠种地养家的农民不仅要失去现有住所,还要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让不少村民打起了退堂鼓。“老房子拆了,新房子我们住得起吗?种了几十年地,以后我们这些没文化、没特长的农民该靠什么生活?”村民胡生红在当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也是大部分村民最关注的问题。
村民们的关注所在也是村“两委”班子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 “两委”班子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一次次到村民家中讲政策、做工作,在征得大家的同意后,最终与两家企业以村企联建的形式达成合作,西城佳苑、丽水嘉园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落地西关村。项目完工后,当时西关村163户村民用房屋拆迁补偿金以每平米1600元的成本价购买了福利房,并获得1万元的装修补贴,村民们的“安居梦”终于变为现实。同时,这次改造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00万元。
村民们住的地方解决了,以后该靠什么生活?关于村民们的生计问题,村“两委”班子也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我们积极征求村民意见,让每一个村民都参与到村子建设、发展中来。我们这些村干部还自费到山东、河南等地考察,拓宽视野,为村子未来发展提出更多切合实际的思路。”西关村村委会主任潘多文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关众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了,公司重点承揽居民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该公司除个别技术性强的岗位外,其他岗位都由西关村村民担任。同时,“两委”班子鼓励村民积极入股,带领大家实现增收。现如今,西关村已由巴彦浩特贫困村里的“老大难”成为脱贫致富明星村。
村子富裕了,人居环境好了,在西关村“蝶变”的过程中,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现在,西关村村民已经连续4年领到1万元分红;村子还给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为45岁以上村民每年缴纳10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孩子发放1000~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老有所养、中有所为、少有所教,大家腰包鼓了,村子越来越美了,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生活在这样的西关村,我觉得幸福又踏实!”西关村村民胡彪业有些激动地说。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