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人机制加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学到真本领通辽
多年来,开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对口升学率与直接就业率在通辽地区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了家长放心、学生用心、用人单位倾心的明星学校。
灵活用人机制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该校是开鲁地区办学最早、规模最大的公办职业学校。学校集中职教育、学历提升教育和各类培训于一体,开设了机电、建筑、幼师、美术、汽修等12个专业,是一所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办学的职教学校。学校坚持“理论为精、实践为重、技能优先、人格为本”的办学理念,从各个方面给予了职教出身的学生最为精准的规划定位。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定位,学校领导班子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社会优势,采用流动编制,先后灵活聘请13位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以实教促学习,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迈入大学前就拥有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为以后就业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在汽修教室,记者遇到了开鲁县金程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伟,作为从社会上聘请的“高人”,他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板件车间修复操作。刘晓伟虽然面容有些稚嫩,但在场的学生却没有一个敢轻视这位年轻的师傅。作为年纯收入几十万的汽修企业老板,刘晓伟拥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经验,各种疑难杂症手到擒来,举重若轻的态度,让空有理论知识的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实操课我们会按照课本一步一步来,有时候按部就班也会出现错误,但老师不是,他有各种小窍门,快速、利落,每节实操课我们都能学会很多东西,这让我们很佩服他。”说起刘晓伟,汽修专业的学生朱成志一脸佩服,他说,学校外聘教师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给予了他很大的就业信心。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向上的态度
现阶段的职业教育领域有不少弊病:学苗质量参差不齐。“我们的学生都是重点高中选拔之后普高选拔,普高选拔之后才轮到我们……学生普遍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一直处于普通教育最底端的他们,极度缺乏自信心与成就感。”开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田子彬说,培养学生,技能是生存的根本,但积极向上的态度,却是生活的根本。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开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六大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组织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组建了太极、书法、象棋等15个学生社团,每年定期开展活动,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培养发展学生特长。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邀请企业领导和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组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确立人生目标。
田子彬说:“教育的根本在于学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案例让他们明白:基础知识是基石,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