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旗从“五个转变”入手推进脱贫攻坚通辽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科左后旗及时转变思路,构建党政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从“五个转变”入手,不断激发新动能,推动各苏木镇场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从注重抓未脱贫户向未脱贫户和已脱贫户一起抓转变。该旗现有贫困户9870户、28082人,其中,未脱贫户4424户、12433人,约占44.3%;已脱贫户5446户、15649人,约占55.7%。到今年底,全旗75个重点贫困村(2014年确定)将全部脱贫退出。同时,5个苏木镇10月底前率先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全旗打样示范,积累经验;2019年申请并实现旗摘帽户脱贫目标,2020年进行巩固提高。
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该旗紧紧抓住贫困户脱贫标准和贫困村(镇)脱贫标准,按照标准实现稳定脱贫,降低返贫率,保证脱贫质量。同时,对已脱贫户强化后续帮扶、管理、服务措施,对脱贫质量不高、容易出现返贫、没有得到项目支持的,精准落实项目和保障政策,进行产业扶持,确保不返贫;对已获项目扶持、脱贫成效明显的贫困户,在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基础保障上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果。
从注重对象精准向更加注重措施精准转变。继续将黄牛产业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引导全旗80%以上贫困人口通过黄牛养殖实现脱贫。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特色种养业,落实浅埋滴灌项目,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庭院养殖和立体种植。以“三权分置”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股份合作规模经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牧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等试点,激活贫困嘎查村资源,打通贫困户进入二三产业的“卡口”,增加产业链上的收入。推动贫困户以产权和股权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贫困嘎查村旅游资源、绿色产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等优势,发展旅游、电商、光伏等扶贫产业。
从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通过合理设置“爱心超市”、广泛开展“脱贫致富能手”“星级信誉户”“美丽庭院”等评比表彰活动等,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信心。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努力转变贫困群众精神面貌。
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代养等方式确保持续增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孤寡、残疾贫困人口,积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深入落实国家残疾人保障政策,加强残疾人特殊教育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程,落实“三兜底”政策,落细落实分类筛查、定向诊治服务。继续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并及时反馈情况,实现贫困人口疾病早预防、早诊治。严格落实各类新农合及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扶贫政策,健全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核销服务,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继续推行“家庭病床”服务,方便建档立卡特殊人群就医。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