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摆上俄罗斯餐桌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8-05-02 09:08

春意渐浓,林西县官地镇下官地村贫困户韩桂平家的温室大棚里也是暖意融融。韩桂平指着刚刚采收的西红柿对记者说:“你看这大红柿子多带劲,用不了几天,它们就会进入俄罗斯市场,今年柿子大丰收,几天就能摘一茬呢。”

韩桂平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近一亩地的大棚至少年产西红柿1万斤,每斤按2.3元计算,毛收入近2.3万元,除去种苗、肥料、水电等成本,纯收入1.1万元以上,只用了一年时间她家就摘了穷帽,奔上了好日子。在下官地村,像韩桂平这样种植西红柿的贫困户还有15户,在官地镇建立设施农业扶贫产业园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设施农业”的政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每户“一房一棚”。今年,所有种植大棚的贫困户均已稳定脱贫。

2017年,官地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赤峰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租赁全镇设施农业产业园区61栋日光温室大棚,引导周边农户经营种植暖棚西红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采取统一作物、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办法,形成“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引领农民富”的运营模式,走出一条“共担市场风险,携手同奔小康”的致富之路。今年,田园种植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收获的西红柿不仅叩开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的大门,更是挑选30万斤优质西红柿远销俄罗斯。

在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下,官地镇设施农业扶贫产业园区不仅实现了规模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地务工问题。下官地村村民宋振琴就尝到了在合作社打工的甜头,她说:“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一举两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官地镇共有设施农业温室大棚135个,其中106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了西红柿,其余的大棚还种植了鲜花、苗木,栽种了毛桃、樱桃等果树,拓宽了设施农业多种功能。同时,官地镇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