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春耕“绿色”“生态”当头兴安盟
“以前种水稻那就是大水大肥,而旱作水稻的核心是节水,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比用‘小白龙’大水漫灌,要节水一半以上。”这一个月,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文义,带着合作社成员投入到了紧张的春耕生产中,社员两班倒,十多辆大型机械24小时不停。因为去年尝到了旱作水稻种植好处,今年老杜和社员们决定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谈起旱作水稻的优点,杜文义掰着手指滔滔不绝:因为覆膜种植,杀虫剂、除草剂都不用打,而且滴灌还能确保水土不流失;旱作水稻还省时省力,可以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和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省去了扣棚、催芽、育秧、泡田、耙地、插秧等环节。“在一次性投入后,500亩地一个人就可以管理,如果采用以前的方式,需要的人力可能要增加十倍。”
“以前一直只提倡高产,这两年在农业局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转变到注重绿色,市场也反馈给我们,要打绿色牌、有机牌。”杜文义说,农民已经逐渐认识到,要想办法提高农产品品质,好品质就能卖出好价钱。今年我们还要尝试浅埋滴灌技术,这样不仅能省下地膜的投入,还能减少地膜造成的污染。
绿色,是市场需要,更是农业的趋势。春耕已经拉开帷幕,随着扎赉特旗发展绿色农业路线的确立,今年当地农民在春耕备耕中也紧盯“绿色”,扎赉特旗农牧业和科技局推广研究员刘复伟说,最近他每天都会接到许多咨询农作物绿色增产技术的电话。
“我们农牧业和科技局通过为种植户提供测土配方服务,使他们对症下药,按配方施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避免像过去一样乱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同时在农药推广上,我们采取新型防虫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刘复伟指着挂在田间里的杀虫灯介绍到,像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杀虫灯等方法,就属于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相比化学防治,防治效果相当或更有效,同时还具有安全、精准、无毒、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识到绿色种植要从备春耕抓起的还有音德尔镇解放村的村民们。今年,村里的许多农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购买化肥,而是把农家肥一车车地送往田间地头。
“我们也把积攒的农家肥都已经送到地里了,虽然累一点,但是现在村里的都认可农家肥。”解放村刘家屯村民刘复新说,以前村里种地都是撒化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不说,对土壤的破坏也比较严重,地越种越“瘦”。
“国家现在提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老百姓也都明白施有机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肥地力措施,尤其是扎赉特旗承担了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农家肥上还给予补贴,通过两年的实施,树立了农户农业绿色发展信念。”刘复伟说,今年扎赉特旗黑土地项目“增施有机肥”一项落实面积5.81万亩,涉及40多个合作社及部分种粮大户。“我们要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地力,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任务。”
扎赉特旗的“绿色”春耕只是兴安盟推进农业种植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兴安盟各地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兴农和效益优先的意识,加大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围绕绿色发展,今年兴安盟将新增秸秆还田面积200万亩,新增施有机肥面积200万亩。围绕标准化发展,盟旗两级农牧业部门正在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主要优势农作物的生产技术规程。”兴安盟农牧业局局长邱枫说,今年,兴安盟要打造12个规范化示范基地,专业化示范村50个。同时,要继续扩大以控肥、控药、控膜、控水为主的“四控行动”,全年“四控”面积要达到50万亩。围绕品牌发展,还要打造国家级驰名商标3个,自治区级著名商标10个。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高敏娜)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