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0年 七旬老人给流浪狗筑家鄂尔多斯
斯琴老人给生病的狗狗喂药。
斯琴老人在自家的平房院内,盖起了狗舍。
斯琴老人每天为狗狗们的“伙食”操劳着。
见到街头的流浪狗,她就带回家喂养;碰见被遗弃的狗仔,她就抱回家养大。10年间,达拉特旗树林召镇70岁的斯琴老人收养的流浪狗已有170多只,她用无私的爱心给流浪狗筑起一个“家”。
10年间收养170多只流浪狗
在树林召镇东北边的平房区有一座红砖砌成的院落,阵阵狗吠声不时传出。院门打开,一大群狗立即蜂拥而来,围着斯琴摇尾巴。见到记者进了院子,狗狗们竖起耳朵,汪汪狂叫。老人不时用棍子将它们赶走。但没过一会儿,它们又凑了上来,东看看西嗅嗅。
与这些流浪狗结缘,要从10多年前说起。退休后的斯琴,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公园锻炼身体。一次,她看到一只被车撞伤的流浪狗,前半身匍匐爬行着,在一家烧烤摊前觅食,斯琴觉得狗狗好可怜,出于怜悯,就将它带回了家。打这以后,家里就有了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再往后,狗狗越来越多。到2015年,家里收养的流浪狗太多了,斯琴就腾出了旧平房,并花了2万块钱将院落进行了改造,盖了狗舍,焊了铁笼,并取名为“流浪狗救助基地”。时至今日,已有170多只流浪狗在这里安了家。
每只流浪狗都有故事
这些流浪狗中,有断腿的,有生病的。“我只希望这些狗狗尽可能有个温暖的家,不挨饿,不受冻,不被人欺负。”斯琴老人坦言,随着收养规模越来越大,她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每次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她总是心软抱回来养着。
每只被收养的流浪狗都有故事,老人还给它们取了名字。斯琴告诉记者,有只狗狗可能是被汽车碾压了,伤势严重,浑身爬满了蛆虫,她将狗狗送到包头宠道医院,进行全身消毒清洗,在医院住了一夜后,带回家精心护理了半年多,身体才逐渐好了起来,后来为其取名“蛐蛐”;另一只叫“黑黑”的狗狗,是2015年从旱厕的粪坑里打捞出来的。其实这些狗狗们都挺可怜的。
圆圆、黄黄、花花、丑丑、点点、虎虎……能想到的名字都取过了,加上不少母狗生产,一窝就生四五只,“名字都取不过来了。”老人笑着说。
狗狗多了,斯琴也时常被抓伤或者咬伤。记者看到,在老人的手背上,有大大小小的抓痕,老人笑着说:“有的时候,狗狗是想和人示好,在玩逗的过程中,不小心被抓伤,也有的狗狗曾经被人伤害过,所以很害怕有人接近,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才会弄伤我。所以,我也不太在意。”
每月5300元的退休金
全部花到了狗狗身上
为了喂养这些狗狗,斯琴老人还花1600元雇了一名工人。老人告诉记者:“我省吃俭用,一个月5300元的退休金,全部用在了这些流浪狗的身上,打疫苗、做结扎手术、买狗粮,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时还要给一些生病的狗狗买药看病。这些年,退休金不仅是‘月月光’,还搭进了家中的全部积蓄。”
老人收养流浪狗的事,也引来一些人不满,有人抱怨狗狗每天叫个不停,吵得人睡不着觉。对此,老人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如今,斯琴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干起活来有些力不从心。“我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但只要我活着,就会给流浪狗一个家。”斯琴老人说。
采记:
在街头巷尾,我们经常能看到流浪狗的身影,它们身体干瘦,毛发脏污,有的腿脚有伤。但再小的生命也需要呵护。10年间,70岁的斯琴老人用爱心为流浪狗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为老人的大爱之心点赞。
但要想真正解决狗患,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更规范的管理办法,和执行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同时,也希望每个正在养狗和打算养狗的人都能意识到,养狗意味着对他人、对社会又平添了一份责任,让自己所养的狗不成为流浪狗,更应是对每个养狗人的最低要求。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