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劲吹“绿色风”——松山区春耕备耕生产见闻赤峰
优质供给加上去,低端供给减下来;“绿色有机”加上去,农药化肥减下来;市场意识加上去,盲目种植减下来……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松山区部分备耕一线采访时发现,这里的黑土地正在用多种“加减法”算出“绿色账”和“效益账”, 推动该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月中旬,夏家店乡王家店村的许多农户购买农资的热情高涨。14日10时,在吕旭明的农资店里,很多农民选好了自己需要的农资。“今年优质杂粮种子销量比去年多了30%以上,优质杂粮产量相对较低,但市场价格高,综合效益好。因此,现在很多农民在选种子时,不仅要看产量还要看质量。”他翻看着出货记录告诉记者。
除选用优质种子提升农产品质量外, 绿色种植理念和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追捧。近日,记者在赤峰神农工贸有限公司看到,前来签订新一年合作协议的农民挤满了办公室。“我们这里种的都是绿色有机杂粮,一点儿化肥都不上,价格比一般杂粮高出五六倍。”合作社社员李明强说。李明强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工贸公司第一次尝试入股土地7亩多,没想到的是每亩增收10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把自家所有土地都拿来入股了。
像赤峰神农工贸有限公司一样,减少或不用化肥农药,已在农民心中得到广泛认同。“松山区今年将继续实行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行动,计划化肥亩均施用量比去年减少2%以上,除草剂使用量减幅5%以上,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将扩大到百万亩以上。”松山区农牧业局工作人员说。
在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和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的同时,许多农民也在转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减少种植的盲目性。太平地镇碱洼子金秋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最近正在落实新一年的种植计划,他对记者说:“今年我想减少一部分普通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1000亩鲜食玉米。虽然同样叫玉米,但鲜食玉米被认为是一种蔬菜,市场价格是普通玉米的两倍以上。”
松山区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春耕备耕的过程中,种植主体只要围绕市场需求,就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全区的绿色有机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业都具有明显的供给优势,并以此打造本地农业新增长点。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