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电商快车土货卖得俏——突泉县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惠民工作侧记兴安盟
突泉春州物流园区
电商扶贫企业唐人家居生产线上的工人在制作特色拖鞋
群众在电商线下体验店咨询
村民在突泉镇双山村电商农村网店选购商品
电商平台服务指导
突泉县电商物流公司的工人在搬运货物
紧张有序的包装间里,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发货信息后,运输人员把订单货物装上车,满载农特产品的货车陆续驶向全国各地。3月7日16时左右,突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部工作场面一派繁忙。
“我们力争做到客户当天下单就当天发货,让客户第一时间收到货。今天网上销售了500余个单子,有太和小米、三联粉条、西大拉子黑木耳、安达凤鸟农佳芦花鸡等当地农特产品。”正在核对发货信息的物流部业务员孙艳说。目前,突泉县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通过“品味突泉”电商覆盖平台被销售到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大力培育电商扶贫龙头企业
3月1日,在突泉县水泉镇永泉村的党群心连心微信群里,一条消息反复出现:想学习草编的村民到村部集合。当日,永泉村30多名农闲在家的村民迎来了两位“品味突泉”网货实训基地步阳草编公司的草编技师,她们带着草编手艺,无偿向村民传授草编技艺,帮助村民发展网货,希望村民早日靠劳动致富。
村民张玉洁在实训草编技师王翠华的细心指导下,很快学会了编制小笤帚的手艺。张玉洁拿着自己编的小笤帚,脸上挂满了笑容,信心满满地说:“我学会了这门手艺在网上销售,就可以守在家门口赚钱了。”
王翠华快人快语:“我靠这草编手艺,最多的时候一年赚6万多元,现在网店也有了,在家里就能赚钱,多做多得,有了一门手艺,致富不是梦。”她的这番话里透着实在,更流露出自力更生的骄傲。
去年,突泉县在电子商务产业园设立了培训中心,建立了一支专业讲师团队,专门为在家务农的群众提供电商培训。通过培训,他们在家开网店,动动鼠标就能把自己手中优质的农特产品卖出去,不仅不耽误农活和照顾家里,还能额外增加收入,解决就业难题。
去年以来,突泉县共举办电商培训85期,其中包含线下培训34期,线上培训51期;线下培训约1万人次,线上培训达700万人次。
作为农业旗县,突泉县盛产肉鸡、生猪、肉羊、肉牛、蔬菜等农特产品。突泉县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企业+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民组团发展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培育农民增收新引擎。目前,全县培育电商扶贫龙头企业30家、合作社258家,产品涵盖了杂粮杂豆、肉牛肉羊、羊毛被、草编工艺等30余个领域,产品线上交易额2000余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700元以上。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泉绿豆、太和小米都在“品味突泉”电商平台上卖出了高价钱,让农民亲眼看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纷纷调整种植结构,全县2017年调减玉米10万亩以上。
依托电子商务发展,突泉县对内发展加工基地,对外发展跨境电商。尚德维康公司发展谷子基地2000亩,唐人家居公司在农村发展手工基地12个,安达牧业、兴美科技、绿兴萝卜干等跨境电商业务得到拓展。
农特产品网上卖出好价钱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村民侯红章打起了“电子商务+乡村采摘游+大棚经济”的主意。一年前,侯红章租用了村里2000亩集体经济暖棚发展草莓种植。今年元旦开始,暖棚正式对外开放,供游客采摘草莓。同时,侯红章还通过“品味突泉”电商平台和微信群进行线上销售。
侯红章种植的草莓一经上市,就赢得了顾客的好评。他说:“我家草莓的采摘价是50元一斤,网上的售价是40元一斤,这几盒草莓一会儿要发往乌兰浩特市,已经给白马物流打电话了,一会他们就过来取。你看我这微信群里,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客户了。”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侯红章信心满满:“今年第一年种,也不知道效益咋样,感觉保守能挣个5万元左右,下一步,我还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不难看出,合发村草莓的成功面市及良好的口碑效应是突泉县“品味突泉”电商平台农产品上行特色化发展的一个成功探索。
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的网上售货和网上购物,它更是助民增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眼下,有了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突泉县的农民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和服装鞋帽、副食品等生活物资时,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坐在家里等货上门。更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自家的农副产品也通过网上销售卖上了好价钱。
目前,突泉县通过“平台带网店、网店带村、村带户”的方式,发展网店、微店2000余家,网销农特产品近百种。
突泉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辐射并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乡村文明增添了活力,助力了乡村振兴。
土生土长在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的张强就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业者,他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
“去年年初,我在‘品味突泉’注册了网店,主要营销小杂粮、当地土特产品。另外,附近村屯的农民都把自家产的笨鸡蛋、小杂粮、干货等土特产品拿到我的网店销售,白马物流公司按时来取货,通过物流配送销往全国各地。”张强介绍,自从注册网店以来,他已经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1800多斤,直接帮助农户人均增收600元。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品味突泉’”这个平台真得挺好,让我的超市增加了一项新业务,不仅我自己增收受益,其他村民也受益。”3月1日,突泉县突泉镇双山村“品味突泉”电商服务站站长李海艳说。
李海燕是双山村的一位农民,为了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头脑灵活的她在村里开了一家超市。她很热心,每次进货都顺便帮村民们采购一些物品。但是,有时候采购的物品多了,难免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正在李海燕为此发愁的时候,恰巧一年前突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来村里考察,鼓励她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听完负责人的介绍,李海燕发现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商机,既可以增加服务项目,又可以避免以往的丢三落四。于是,她参加了突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组织的电商培训。经过几次现场实操培训,2017年5月,她在“品味突泉”电商平台注册了“双山农家小店”销售网页,上架售卖的产品有笨鸡蛋、大金苗小米、手工绣花拖鞋等49种土特产品。
李海燕说:“小店自运营以来,网上成交量已有600余单,成交额2万多元,其中绿色有机蔬菜的售卖单数占成交量的一半多,成为‘品味突泉’电商平台的爆款网货。”
如何发挥当地农特产品优势,畅通销售渠道,助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突泉县抓住被国家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有利契机,自主开发设计了“品味突泉”电商平台,通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健全仓储物流体系等举措,把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在全县乡镇村建设了服务网点和物流网点于一体的多功能站点,配备相应服务设备,鼓励引导农村有志创业者在“品味突泉”上开设网店,推动农业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电商扶贫的新路子。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村级电商站点113个,乡级站点10个,建立产业园内部线下体验馆2个,乌兰浩特淘兴安线下体验店6家;平台注册店铺超过500家,商品总数达4300余种;累计成交订单数5700余单,总销售额300余万元,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让消费者享受轻松逛、线上购、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务,“品味突泉”提供了方便的购买流程,高效的物流服务,平台与线下价格相差不大,突泉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同时,自家农产品还可以卖上好价钱。(冯玉燕)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