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旗:打出绿色组合拳 让秸秆变废为宝鄂尔多斯
秸秆加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达拉特旗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的模式,进一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仅实现了田间“垃圾”变废为宝,也使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
这几天,达旗最大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实现了收储秸秆5000吨的目标,很快,这些秸秆将加工成牛羊等牲畜的饲草料。内蒙古正时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文亮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揉撕、粉碎、除尘、筛土,到加压、加工,然后包装好送到大的牧场,对牛的适口性比较好,基本上没有浪费的。我们今年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年生产2万吨玉米秸秆。”
作为农业大旗,达旗每年种植玉米、向日葵、小麦、水稻等作物200多万亩,产生秸秆70万吨。以往的秸秆除叶子可喂牲口外,剩余的以焚烧为主,利用率低,还污染了环境。吉格斯太镇张义城窑子村村民任云说:“过去就是烧火,烧起火来什么也看不见,而且呛得不行。”
为了解决秸秆处理难的问题,达旗瞄准了秸秆饲草料化项目。去年底,全旗首条秸秆加工饲草料生产线运营,每天可消化秸秆80-100吨。
随着企业使用大量秸秆加工饲草料,农民也多了条增收新渠道。过去大伙儿不要的秸秆,现在能以每吨380元的价格被回收。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村民田大楞告诉记者:“正时公司收开玉米秸秆后,我给供应秸秆,在这两三个月,雇了八个人,还有拖拉机,挣了十来万块钱。”
达旗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的模式,初步实现了秸秆收集、储存、运输、加工的市场化运作。成功引进了年消耗10万吨秸秆生产水肥和固肥的大项目,并将在全旗范围内实施土地深松深翻和秸秆还田项目4万亩,推动秸秆的肥料化利用。
达旗农牧业局畜牧股股长闫海明说:“今后我们将重点提升秸秆的资源价值,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农村牧区的生态宜居。”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