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点子”大“棋局”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8-01-31 11:44

——红山区开辟社区治理与服务新途径

花园社区文化服务项目。 满意徵 摄

西屯街道社区公益足球训练计划。 张杰 摄

日前,红山区首届社区“金点子”提案大赛圆满收官,而第二届大赛的征集令又已唱响了新一轮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序曲。“金点子”提案大赛作为红山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一张名片,是社区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亦是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成功实践。一个个“金点子”让基层党的建设更富活力、居民自治的方式更加科学、社区工作人员更为专业、社区形态更具魅力,成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创新载体,红山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金点子,

激活基层党建新模式

在社会组织中,将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为党员,将党员逐渐培养成为带头人,正是这样一批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先进党员,成为“金点子”项目引路的旗帜。经过一年的发展,全区社会组织共培养出党员395名,通过成立党小组、党组织联合会、派驻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对党建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党建工作全覆盖。“认领微心愿”“微爱行动”等活动吸引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参与其中,他们认领项目,并全程关注项目的成长。“金点子”大赛一年的实践,让党员们的带头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为社会组织注入了资金支持、方法支持、智力支持、爱心支持,形成了以党建带社建,以社建促党建的全新模式。

金点子,

优化社区治理共享空间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容,社区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全、队伍建设不强、职能定位不清等问题逐步凸显,已然成为阻碍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必须完善社区基础性建设工作。2017年,红山区完成了区级、镇街、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平台建设,全区城乡所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2018年,还将新建3个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各项功能完备的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实现扩容与提质相结合,促进社区功能日臻完善。同时,根据各社区文化氛围、品牌特色、综合服务场所面积、功能室建设等因素,提高和优化社区公益空间的使用率,改变以往“小社区小街道”的概念,区级和街道统筹调配社区公益空间的使用,使“金点子”项目实施场地、服务人群和活动时间等各方面达到公益空间的最佳配比,实现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促进社区魅力显著增强。

金点子,

推动各方资源有效利用

社区“金点子”提案大赛由红山区民政局、赤峰市弘善社区发展基金会主办,各街道办事处和枢纽型社会组织承办和实施,赤峰弘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并签署了社区公益项目五方合作协议。其中,红山区政府发起成立的自治区首家社区发展基金会——赤峰市弘善社区发展基金会为大赛提供60%的项目资金支持,其余40%的项目资金由财政提供。公募基金会和专业社会组织的介入,发挥了动员各方资源助力社区发展的作用,使国有资本和民间资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金点子,

促进社区人才“专精尖”

提案大赛搭建起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的互动格局,其中专业社工的作用尤为关键。针对社区工作涉及面广、问题多等实际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着力培育全科社工,一专多能,实现社区专业社工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4名社工专业的研究生工作在社区第一线,社工队伍逐渐年轻化。大赛共举办包括流程解析、优化立项、资金使用3场全区大型培训会,38场赛前辅导会,500余次项目实施指导,10场外地专家专场培训课,93次现场监测和能力督导,培养了大批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和社区公益协调员,保证了“金点子”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对全区在岗社区工作人员全员进行轮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通过联合高校组织社区工作者示范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组织项目参访交流、考察观摩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专业化水平;鼓励社工参加全国职业水平考试。2017年,全区新考取社工师、助理社工师12名,各类社会工作持证人才达到81名,他们在大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为参赛社区社会组织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金点子,

开辟社区治理新途径

提案大赛围绕“党建引领+三社联动”社区建设主题,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在街道的引领下,坚持项目利民、创新为民、活动惠民,畅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渠道,动员居民发现社区治理问题,并在支持性机构的陪伴指导下,对接社区社会组织或专业社会组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运行模式,实现社区治理创新改革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数量庞大的社区微提案帮助政府充分聚焦社区需求,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的精准程度,成为红山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社区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探索社区问题“自解决”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大赛高起点谋划,用新的视角认识问题,新的思路指导建设,新的办法解决问题,聘请民政部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大教授等社区治理专家实地调研,量身设计创新方案,彰显红山区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特色。

历时一年的“金点子”提案大赛通过收集社区居民、社区自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参与主体的提案,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区诉求,挖掘公益种子,升级社区服务,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使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精细化服务。据了解,项目周期划分为“金点子”征集、优化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总结四个阶段,共征集到“金点子”2336个,从中调研优选和完善提升“金点子”376个,经过二次优化整合,有190个通过各街道立项评审,最终185个“金点子”提案项目完成签约实施。其中包括残疾人服务类6个、老年人服务类58个、青少年服务类30个、特定人群服务类14个、综合人群服务类77个。项目周期内全区共开展活动9175次,实际支付项目资金686404.16元,带动创业人员153人,带动就业人员554人,发动志愿者参与24598人次,项目覆盖人群达253537人次,直接承接项目的社区社会组织113家,大赛的社会效益已经逐步呈现。在大赛开展过程中,以社区为阵地,挖掘和协助组建社区社会组织649家,孵化培育出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联盟、昭乌达社区老年协会、创艺手工体验交流中心、晓菲志愿服务站、红枫叶心智障碍家庭互助中心、致慧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等在民政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66家,涌现出西屯街道老爷庙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西城街道红山郡社区全国和自治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等先进典型社区,社区层面整合各方资源解决社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之间的有机融合开创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金点子”品牌作为创建实验区亮点工作受到民政部实验区中期评估专家组的肯定,特色作法和成效在民政部中期评估总结中给予了点名介绍。大赛创新和拓展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渠道,为普通居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也吸引了一批公益伙伴、志愿者、社会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投身社区建设。同时,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维护了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了社区自治主体职能归位,以精细化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