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扶持政策搭台 创业大戏出彩阿拉善盟

/ / 2017-12-27 10:51
阿拉善:扶持政策搭台 创业大戏出彩

阿拉善匠人赛娜在创业沙龙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玛瑙腰带。

2017年阿拉善盟高校毕业生与民营企业招聘会上,招聘企业与应聘者积极洽谈。

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内农牧民就业创业产业基地精致的奇石饰品深受人们青睐。

阿拉善盟就业局举办的服务全域旅游产业创业沙龙,让创业者与专家服务团成员近距离交流,解惑创业难题。

阿拉善盟举办羊毛毡制品技能培训班,增强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骨雕技师图布吉日嘎拉展示在自治区传统手工艺精品大赛中获奖的骨雕作品《团结》。

“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校园行”活动阿拉善盟招聘会现场。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全盟创业项目成果展吸引众多人观看。

创业者聂大慧在全盟创业沙龙上介绍公司的发展思路。

2012年底,阿拉善盟被确定为首批争创自治区级创业型盟市。在随后两年的创建中,该盟按照“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63项指标逐项对照,逐条完善,重点突出创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创业培训的规范、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创业服务的工作力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初,阿拉善盟荣获首批“自治区级创业型盟市”称号。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时代主题;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5年来,阿拉善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积极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创新,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一批自强不息的创业典型纷纷涌现。

图布吉日嘎拉:对骨雕技艺一往情深

图布吉日嘎拉说:“阿拉善被誉为中国骆驼之乡,骆驼产业历史悠久。骆驼全身都是宝,皮、毛、绒、奶产品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一直以来,驼骨却不值钱,而雕刻让驼骨有了极大的升值空间。”

图布吉日嘎拉是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达兰图如嘎查的一位牧民,响应退牧还草政策,于2002年携全家转移到巴彦浩特学习雕刻技艺,2006年开始潜心研究驼骨雕刻,在创业政策的扶持下,于2013年在定远营创办驼珍骨雕工作室。不管是驼骨、羊骨还是牛角,到了图布吉日嘎拉手中,就能变成玲珑剔透的马兰花、栩栩如生的飞鹰,或者是小刀、鼻烟壶等物件。如今,他的骨雕作品少则卖几十元、几百元,多则能卖几千元、上万元,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俄罗斯、蒙古国、日本等国家,成了有名气的骨雕工艺技师。

提到骨雕,图布吉日嘎拉滔滔不绝,充满了激情,更洋溢着自豪感。他说,自己在经营工作室的同时精心雕刻作品,设计制作的骨雕作品获得全国、全区和全盟各类奖项19个。他还专注于传授骨雕技艺,目前培训过的学员达400余人,有来自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等地的,还有来自新疆地区的学员。有5名本地学员在他的培训和带动下也开起了骨雕店,走上创业路。今后,图布吉日嘎拉会继续把骨雕技艺传授给更多骨雕爱好者,创作出驼骨雕刻精品,同时还要借助把阿拉善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热潮,设计加工骨雕旅游纪念品,乘上旅游快车增收致富,让阿拉善的特色民族工艺发扬光大。

 赛娜:独具匠心雕琢玛瑙

赛娜说:“阿拉善的玛瑙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少玛瑙有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的历史,它们大小不同、色泽有殊、形态各异,只要找到合适的体现方式,每一个都有独特价值。”

赛娜是土生土长的阿拉善人,大学毕业先后在珠海、上海、北京等地从事过贸易、金融、基金会等工作。“一直喜欢阿拉善的玛瑙,收藏玛瑙有十几年了。”赛娜说,2014年,她带着对阿拉善的深情和对玛瑙的挚爱,毅然回家乡创业。

“回家乡后,我就拿着自己设计的玛瑙作品到就业部门,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作为一个创业项目,没想到我的作品获得了认可,通过就业部门的帮助指导和创业培训,不仅在巴彦浩特创建了200平方米的玛瑙手工坊,还申请到10万元创业贷款。”赛娜说,家乡的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让她很受益,也给了她勇往直前的动力和信心。在手工坊,她将玛瑙设计制作成时尚的胸针、吊坠、手链、项链等饰品,很受欢迎。

几年间,赛娜摸索研发出开放式镶嵌配件、手工编嵌等方法,还将玛瑙镶嵌在蒙古袍的设计提供给当地蒙古族服饰店,受邀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制作了独具创意的手工纪念品。一路走来,赛娜已被认定为阿拉善盟工艺大师、名师带徒基地导师、文旅投旅游商品研发顾问。

今年8月,阿拉善盟石产业文创中心暨赛娜民间玛瑙艺术品收藏馆正式运营。阿左旗政府免费提供场地1000平方米,展厅分为精品区、收藏品区和大型玛瑙工艺品区。收藏馆里面陈列着她设计的华丽大气的蒙古族服饰、时尚精美的玛瑙配饰,还有用陈旧木头与玛瑙原石组合而成的大型工艺品等,都极具创意和美好寓意,称得上是匠心制作、智慧之品。

赛娜说,她创业以来带动就业30余人,目前致力于民间玛瑙艺术品的研发、生产、收藏、展览、销售,就是为了实现将阿拉善玛瑙产业升级,把阿拉善打造成玛瑙工艺品之城。今后的发展中,她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配合妇联、就业部门,把自己积累的手工、设计经验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传授,辐射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巧手致富,推动玛瑙手工制作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聂大慧:为梦想奔忙在创业路上

聂大慧说:“每天奔忙在创业路上,为了梦想。”

2015年大学毕业后,聂大慧入职北京一家企业。今年3月,他从北京辞职回到家乡,在阿拉善盟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创立胡杨小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说,想通过创业检验一下自己。创办公司就想为本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支持,并通过编程教育培训为本地区培养新型技术人员,填补人才市场对于IT技术人员需求的缺口。

“回乡创业得到了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解决了公司场地问题,还申请到创业贷款,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都很便捷,很多困难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帮助下迎刃而解。”聂大慧说,半年多的时间,他开设了编程开发人员培训、青少年儿童入门编程课程,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团队做网站开发和产品研发;经历了从孤军奋战到组建开发团队;经历了团队成员的离开和新伙伴的加入……看着团队的点滴成长,激励自己永往直前。9月底,乘着阿拉善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聂大慧又和同学一起创办了青年旅舍。

阿拉善盟创业贷款扶持的项目已经遍及全盟城镇和嘎查,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创业。

据悉,2013年以来,阿拉善盟创业担保贷款累计扶持6473名城乡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发放担保贷款7.4亿元,带动就业近2.3万人;累计开展创业培训260期,培训6851人,其中为103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1.14亿元。目前,全盟已有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3家,盟市级示范性创业园6家,共建成大学生创业园电商孵化基地、生态农业园、众创空间等城乡特色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23家,入驻企业3329户,直接带动就业1.5万人,间接带动就业3万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据介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阿拉善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心谋划和完善工作思路举措,着重在健全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落实各项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何晓琴)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