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村里好风光兴安盟
村民发展庭院芦花鸡脱贫致富
鲜花装扮美丽新村
红光村全貌
绿树掩映,碧水环绕,村美民富,邻里和谐……走进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来到红光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庭院和大棚内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推开屋门,更让人惊讶,这和以往记者见到的农家小院大不一样,能容纳20人宽敞的餐厅,干净整洁的厨房,标间卧室窗明几净。
见到记者一行,今年42岁的农家小院女主人穆永侠告诉我们,她家的房子是去年修建的,从房屋到院落都是严格按照开办农家乐标准进行施工的,打造成了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饭庄。
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不仅要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更要让农民生活美。红光村,按照“菜单式扶贫、配菜式服务、靶向式解困”扶贫总体思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发展劳务经济,实现职业农民向技术工人转变;完善种养设施,实现大田经济向庭院经济转变;建设养殖基地,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培育乡村旅游,实现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通过四个转变,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目前,红光村已建成农家乐1处,家庭旅馆3家,即将建设家庭旅馆13家。农家乐现已安排贫困人口就业3人,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在企业务工贫困人口14人,每人每月可增收1700元;组建绿化养护队、清洁卫生队、建筑安装队等,就地转化闲置贫困劳动力,共安置贫困人口40余人,每人每月可增收3000元以上。红光村还为全村74户贫困户建设冷棚9000平方米,每户可平均增收500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 高敏娜)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