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村”:勤劳与创作相得益彰乌兰察布
9月23日,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察右前旗玫瑰营镇王贵沟村,青砖黛瓦相衬,尽显古风新韵。十里八乡的村民接踵而至,欢庆“中华诗词村”命名一周年,共赏农民诗词吟诵大赛,以绝佳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秋阳的温暖还未盛放,伏来旺、云淮、贾学义、于海宇等专家领导便与村民们一道就座,翘首以盼,用热忱地期待为比赛暖场。准备参赛的26组农民选手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代农民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尽情展露。
随着一阵欢呼,比赛开始了!恰逢场上阳光洒落,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新农村里新气象,改旧换新变了样,家家户户住新房,诗歌写在砖墙上。”村民杨林海兄妹自创的《赞新农村》掀起了比赛的高潮。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民住上了簇新的砖瓦房,写在自家墙体上的诗词使他们潜移默化,触景生情。在田间地头、在村头巷尾,农民们开始用通俗的语言编成打油诗和顺口溜,由衷赞美伟大的新时代,热诚讴歌幸福的新生活。地方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掀起了农民学、诵、写诗词的热潮,达到了“聚人气、接地气、铸灵魂、塑环境”的目的。去年夏秋之际,王贵沟村被自治区诗词学会命名为“中华诗词村”。
“新农村,新气象,农民生活大变样,赌博恶习全戒掉,回家来把父母孝。”村民于九海自创的这首《农家乐》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谈起创作灵感,于九海说,现在,诗词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高雅的志趣爱好已经取代了过去庸俗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随之深植于民心。
俗话语:民心齐,泰山移。近年来,王贵沟村立足区位交通优势,以诗词为魂魄,以风情村庄和生态建设为内容,干群携手打造美丽家园,一座宜游宜业的现代化新村庄快速崛起。有农民薛萍作诗为证:“万亩玫瑰美乡村,发展经济特色明。百年小村气象新,共同实现中国梦。”
村民们感受着村庄面貌的焕然变化,吟诵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美好生活。比赛中,不仅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民族自豪,有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陆海军容威震虎,空天兵阵势吞虹”的磅礴再现,还有与共和国同龄的村民冀永明发自内心的感怀:“‘忆往昔贫困压顶没温饱,看今朝山河秀丽家乡美。’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好年代,全靠党的好领导。”
字里行间,村民们以爱国爱家、崇德向善为宗旨,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首席记者 张雁龙 史泽奇)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