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红了 百姓富了兴安盟
燥热退去、秋风送爽,又是一年收获时。走进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满眼尽是红色,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一个个红艳艳的沙果饱满多汁,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晶莹剔透,果园内肆意弥漫的果香,沁人心脾。自2012年该地开始着手打造生态林果发展基地至今,三星村已俨然名声在外。
为借势打造好林果产业,前旗委、政府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沿乌阿一级路打造万亩林果长廊的构想。经过2012年集中投入,以三星村为龙头,鸡冠山为龙尾,辐射三星村、中心村、福安村和保门村,到2015年,打造万亩林果长廊的构想变成了现实。今年,大石寨镇政府响应旗委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号召,又新增林果种植面积1万亩。截至目前,全镇的果林面积已达到4.5万亩。
沙果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水果种类,以其耐寒、耐旱、耐瘠薄、强抗逆性和甘甜可口、生津止渴、泻火明目的特性而深受果农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每到沙果成熟的季节,来自大连、哈尔滨、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客商便纷至沓来,高挂枝头的商品果以不低于每斤1元的价格被收购。同时,林下的落地果也会被各地果汁厂商收购一空。为了保证果品质量、防止果树受伤,经三星村产出的沙果,全部都采用手摘。
水果离不开水、销路离不开路,为了支持和鼓励当地林果业发展,大石寨镇下大力度为三星村果农铺设水泥路2.4公里,改善该村交通运输困难状况,并协调水务、农业各部门打深水井9眼,相应水泵和电力也全部配套到位,激发了果农们发展林果业的热情。除此之外,为有效延长销售周期,政府还出资近百万元,修建了保鲜库,使当地果农将这份收获的喜悦一直延长到了冬季。
适宜沙果生长的温带季风气候、利于糖分沉积的昼夜温差、绿色无污染的生长环境、勤恳朴实的大石寨人,这些成就了这一方沃土的生财之道。据了解,2017年,大石寨镇三星村林果产量可达300万公斤,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意识到了种植沙果带来的实惠。为引领有发展林果产业意愿的农民参与到林业产业中,2016年,三星村山鑫林果合作社应运而生。发展至今,社员也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110人。
万亩林果长廊,美了山川、富了农民。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该地“抓生态与抓经济并举”的发展思路,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举措,实现了生态增绿与农民增收互动融合、互利双赢的目的。小沙果,成就了大产业,红彤彤的沙果满枝头,红火火的光景一年赛一年。 (赵雨喆)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