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回家“话”发展乌兰察布
——首届乌兰察布发展大会侧记
一笼莜面,一盘块垒,一碗荞面饸饹……吃的是亲情,品的是乡愁。
大青山,石墨矿,苏木山……留存的是积淀,期冀的是梦圆。
这是兴和人的集体记忆,更是家乡留给他们的共同财富。
大会现场
2017年9月15日下午,参加首届乌兰察布发展大会的兴和籍知名人士和各界精英共回到家乡兴和县,进行返乡考察,县委书记刘政等县领导陪同。
此前一天,主题为“相约故乡热土筑梦乌兰察布”的首届乌兰察布发展大会在集宁召开。乌兰察布市委书记杜学军发表主旨演讲,市委副书记、市长费东斌主持大会。此次会议,“乡贤”一词被屡屡提及,另外一个新词是“新乌兰察布人”。
兴和县委书记刘政在大会现场
受邀的500多名“乡贤”及“新乌兰察布人”,为乌兰察布籍在外地工作的人士和曾经在乌兰察布工作、生活过的知名人士,以及正在乌兰察布创业发展的企业家以及各地商会代表,还有农牧、经信、旅游、商务等部门邀请的行业代表。他们出席此次大会,共话乌兰察布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市委书记杜学军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5点“恳请与希望”:筑梦乌兰察布,做好改革发展的参谋者;做好创业创新的引领者;做好招商引资的牵线搭桥者;做好回馈家乡的奉献者;做好对外形象的代言者。
“各回各家”建言献策
作为此次发展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乌兰察布市各个旗县的参会代表于2017年9月15日下午返乡,“各回各家”,建言献策。记者随同兴和籍旅外人士一行“回家”,交流亲情。不管在外有多久,不管离家有多远,也不管身在何位,说的都是家乡话,卟咂的都是家乡菜的味道。兴和县委、政府在接到此次大会通知时就积极筹备,做了大量工作。一行人在家乡“父母官”们的陪同下参观了瑞盛石墨产业园区、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产业园区以及兴和县高铁站的各项工程进展情况。“力争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石墨城’”; “努力把园区建成自治区‘沿黄沿线’、‘双百亿’重点产业园区”、 “兴和北站,是呼张高铁,北京进内蒙古的首站,通车后,兴和到北京时间不到一小时,已经融入到‘北京八环’以内……”所有的人都为家乡的巨变而感到喜悦。
参观瑞盛石墨产业园区的石墨烯项目
9月16日上午,在兴和县政府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此次由旅外人士、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部分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开得很“有干货”,与会人员集思广益,人人争相发言,个个建言献策。县委书记刘政在座谈会上开宗明义:希望各位能多回家看看,用你们在外的优势资源加强与家乡的沟通,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家乡的招商引资,贡献各自应有的力量。
参观高铁兴和北站站前广场
政府县长李建军向与会人员全面介绍了兴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上,兴和县发改局局长王建文代表县政府发布包括“石墨烯、家具产业、马铃薯仓储加工、高端膨润土开发、苏木山滑雪场建设、现代养生度假基地开发等”10个“兴和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希望各界人士前来接洽。大同市新光大集团公司董事长、大同市内蒙古商会会长邢月飞、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主任许长海等在会上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乌兰察布市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董仕久、美之源(深圳)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亦浩、内蒙古新雅集团高级工程师田树茂等十多位旅外人士表达了在家乡寻求发展的意向。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主任许长海(兴和籍)接受电视台专访
县委书记刘政指出,这次座谈会希望与会人员加深对兴和的了解,增进与家乡的联系,密切与家乡的合作,厚植与家乡的感情。县委、政府也征求他们对兴和县发展的意见建议,寻求互利双赢共享的发展机遇,以其汇聚起助力兴和县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兴和县在新起点上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记者 武峰)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