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4000余名高中生将陆续接受综合实践通辽
真人CS
开营了
模拟长征
学生们踊跃发言
8月24日,通辽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迎来了通辽蒙中近800名高一新生和30余名老师,今年的通辽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2017年实践教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据记者了解,这次实践活动是市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通辽蒙中实践活动结束后,接待其他市直高中日程也已经确定,预计接待4000余名高中生参加实践活动。
首期实践活动,在隆重热烈的开营仪式后,学生们在教官的组织下从司号识别、队列队形、内务整理和军装穿着开始,对学员们展开了为期七天的军事训练。在军事教育体验课程中,除原有的枪械、地雷、地桩网学习体验,又增设了伪装渗透、战地救护、CS真人实战。教官带领孩子们体验军旅生活,学习军事技能,感受军营文化。军营生活的严谨有序和严密的组织纪律,让学生们在艰苦的训练中学会自立坚强、学会令行禁止。
实践基地根据红军长征历史,依托嘎达苏特有的古榆林、金橛山、湿地、万鸭河、鸿雁湖、山杏林和大草原等自然景观和地质地貌,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了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项目——“模拟长征”活动。活动共设置了江西瑞金、铁索桥、遵义会议、《金戈铁马》外景地、敖包、种羊基地、军事训练区、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鸿雁湖度假村、封锁线、橡树坑、古榆林民族村、甘肃会宁等15个节点,徒步行走8小时,行程18公里。同时在今年的专题主题教育课模块中,增设了消防地震逃生演练活动区(消防、地震、烟雾逃生、消防器材展室)及实践基地录播室(校园电视台、访谈、录播教室),通过模拟火灾、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同学们在火灾、地震等灾难来临时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救,让同学们的生命安全更加有保障。
了解民族文化也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中组织学生们参观了以蒙古族生活用品、蒙古族服饰、蒙古族乐器等为主要内容的蒙古包和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厅,同时进行了蒙古族历史文化讲座,观看民族服饰展演,同学们从中了解了蒙古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了内蒙古地区走出的一个又一个的民族英雄及历史名人。基地教官还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安代舞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蒙古族安代舞这项豪放而优美的民族艺术瑰宝。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劳动的的快乐,在生产劳动实践课环节,教官带领学生们来到实践基地生态长廊、花卉区、蔬菜区、动物养殖区及现代农业区,种植、养殖实训、劳动工具识别、秋收体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还组织了组织学生进行了包饺子实践活动,吃着那香喷喷的饺子,同学们嘴角流露出幸福与满足的微笑,留下一点一滴的感动与幸福的回忆。同学们在共同参与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交流,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在接下来的课程环节中,实践基地加大投入新建了高空攀岩、空中断桥、悬崖绝壁、空中相依,毕业墙、孤岛求生、信任背摔、无轨电车、穿越电网、盲目障碍等拓展训练项目,学员们将会通过设计独特的多元化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体能素质拓展训练,团体信任拓展训练,竞争意识拓展训练,领导才能等拓展训练,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是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教育整合功能,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革命传统、民族文化、国防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