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让风景成为脱贫致富钱袋子赤峰
克什克腾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推动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社会联动性高、带动系数大、产业链条长的优势,把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造血”产业。创新“旅游+”产业扶贫模式,让美丽的风景成为百姓脱贫的钱袋子,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脱贫的路子。
美丽乡村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他们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旗创建为契机,将脱贫攻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9大园区,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2处。在加大景区建设的同时,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面上推进、线上用功、点上出彩”的总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基础条件改善、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民增收致富,实现旅游业提档升级。2015年以来,全旗投入资金40余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乌兰布统苏木小红山子嘎查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造危房21处,硬化街道2.9公里,架设通电线路1.5公里,建设居民饮用水2处,建设便民超市、村级卫生室各一处,基础设施的提升,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旅游业发展中,嘎查9户12名贫困人口参与进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全民参与提升旅游造血功能。他们立足资源、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重点帮扶、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旗创建工作,构建全域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发展大格局。
以核心景区为“发动机”,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培育红山子乡天太永、同兴镇四义号、万合永镇柳林、宇宙地镇很黑、乌兰布统苏木元宝山、浩来呼热苏木布墩山、巴彦查干苏木巴彦查干、达日罕乌拉苏木达来8个旅游重点嘎查村,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40户420人。
打破季节界限,助推四季旅游。着力培育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品牌,重点打造了“石林”“草原”“温泉”品牌;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达里湖冬捕节、银冬驼文化节、冰上垂钓等冬季旅游节庆品牌;打造飞行那达慕、国际滑翔伞大赛、雪地摩托大赛等极限运动品牌;草原自驾游、低空飞行游等体验活动品牌;杜鹃花观赏、赏华子鱼洄游等反季节旅游品牌,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的旅游品牌。2016年全旗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470万人次和40亿元,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受益人口10万人以上。
打造了40个优质农牧林家乐,通过政府贴息帮助农牧林家乐发展,安排贫困人口在餐饮、住宿、跑马场等旅游服务就业,增加收入。(记者 李富 刘玉国)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