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立足“五个围绕”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创业就业”深度融合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日报 / / 2017-09-01 12:52
锡林郭勒盟首届蒙古族婚庆服饰设计制作大赛16日晚在正蓝旗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历时一个多月,由锡林郭勒盟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和正蓝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察哈尔文化是草

res04_attpic_brief (1)

锡林郭勒盟首届蒙古族婚庆服饰设计制作大赛16日晚在正蓝旗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历时一个多月,由锡林郭勒盟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和正蓝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察哈尔文化是草原文化的精髓,婚庆服饰更是察哈尔文化重要的组成和文化瑰宝。从晚会展示的获奖设计作品来看,大多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多采用蒙古族人民喜欢的蓝色、红色和金色等,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成为展示草原文化一张新的名片。

正蓝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察哈尔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乡”,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于正蓝旗境内,这里也是距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牧区。

近年来,冬春季“浑善达克”那达慕、夏季“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秋季“元上都”国际皇家奶食节和上都国际“贵由赤”比赛等五大旅游节庆品牌为当地发展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蓝旗生态旅游体系完整,形成了“一核、一环、两点、八片区”的总体旅游空间格局。目前, 该旗正积极加强与周边盟市以及京津冀地区的旅游合作,整合不同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联手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为了确保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旗加强旅游行业规范管理,着力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推进行业管理向旅游公共服务转变。立足区位优势,探索开展四季旅游,努力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全天候、全景候、全季候”协同推进的旅游业发展格局。积极探索草原观光游和体验游融合发展,加深游客对草原文化了解层面,让游客能切身体验“做一回蒙古人”,同时可以把好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保护起来。

承载着独有的历史文化优势、自然生态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通达优势等发展起来的旗内道路交通、“牧人之家”、“忽必烈影视城”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这些都为正蓝旗深度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培育节庆旅游、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拓展丰富体育旅游和加快发展国内外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正蓝旗将着力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业态新产品、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软实力平台几个方面夯实创业就业工作:

围绕忽必烈影视基地、上都湖原生态旅游牧场景区、高格斯台河、慧风河、乌和尔沁敖包林场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微创企业创业发展,带动各类人群就业。

围绕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探索开发民俗体验、星空观赏游、体育竞技、冰雪体验、夏令营地游、红色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态,打造领创项目,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结合现代农牧业、脱贫攻坚等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抓好“牧人之家”、“农家乐”提档升级,创建一批星级农(牧)家乐,建立集察哈尔、乌珠穆沁、苏尼特、阿巴嘎等特色的“牧人之家”乐园,提高就业容量。

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察哈尔民俗文化,抓好文化展示展演、察哈尔婚庆活动策划等工作,打造享誉全国的“最美草原,最真情感”拍摄基地,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

围绕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依托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园、斯赫腾创业孵化园和正蓝旗电子商务中心等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开展特色旅游商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推动沙画、根雕、皮画、乳肉食品等民俗特色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抱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开辟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就业岗位。

围绕软实力平台打造,开展“人才强旅”工作,发挥创业就业部门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的服务承载能力。进一步培育和引进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旅游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企业需求,组织开展讲解员、蒙语翻译员、民族服饰加工、奶食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者技能水平,提高各类人群的创业就业能力。依托大数据、信息化,加快形成“互联网+文化旅游+创业就业”发展模式。充分运用微信、app应用等互联网营销方式,进一步了扩大“元上都”、“金莲川草原”、“浑善达克沙地”的品牌效应,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智慧旅游”,着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创业就业工作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正蓝旗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一是随着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元上都遗址”为核心的正蓝旗旅游业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轨道。2015 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52 万人次,同比增长 40.5%,实现旅游业相关收入 3 亿元,同比增长58%。至“十二五”末,住宿企业达到 143 家,床位总数 4405 张,国内旅行社 5家,“牧人之家”102 家,民族商品制作生产企业 60 家,民族特色餐饮店 45 家,旅游从业人员 5360 余人。酒店共有 101 家,其中桑根达来镇有 12 家,其他主要集中在上都镇。三星级酒店有三家,二星级及以下酒店 98 家。二是以“元上都遗址”为核心,策划打造忽必烈影视城、上都湖原生态旅游牧场。上都湖原生态旅游牧场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忽必烈影视城项目初步完成前期工作。三是正蓝旗成功打造了“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察哈尔”查干伊德文化节、“浑善达克”冬季那达慕等较有影响力的中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对外宣传效果良好,文化旅游业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年来,正蓝旗草原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化旅游业投入不断增多,文化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旗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来布局和谋划,优化布局、协同发展,加快项目建设,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在项目设计、建设、运营中统筹考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问题,将文化旅游项目作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开局以来,正蓝旗按照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李纪恒书记提出的“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总体要求和盟委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将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战略任务,推动文化旅游业由原来的单一项目、片面区域和淡旺分季的局面向富民产业、全域事业和四季旅游发展。

按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立足正蓝旗独有发展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定了“依托四大优势、围绕一个核心、打造两大区域、树立五个品牌、实现一个目标”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四大优势即历史文化优势、自然生态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通达优势;一个核心即以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为核心,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两大区域即打造以草原民俗文化为突出特征的北部浑善达克沙地旅游区和以历史文化遗存为突出特征的南部金莲川草原旅游区;五个品牌活动即夏季“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秋季中国查干伊德文化节、“浑善达克”冬季那达慕、“浑善达克”春季那达慕和元上都国际“贵由赤”比赛;一个目标即把正蓝旗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