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伞下的致富经兴安盟
在惠村淘网站上销售蘑菇
金灿灿的榆黄蘑惹人喜爱
在大棚采摘平菇
打开手机查看订单
为订单户装箱
给村民演示将母种培养基倒入试管
无菌操作母种培养基
一大早,王桂琴就打开手机上的惠村淘页面,查看是不是有人下了订单。“最近在网上卖了不少蘑菇,这电子商务可真是个好东西啊,帮了我大忙呢!”王桂琴跟丈夫一边往包装箱里装蘑菇,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王桂琴是乌兰浩特市蒙菇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植了20多年蘑菇的她,对蘑菇种植和经营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过去都是传统的卖法,现在兴起了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些新词儿,我也得跟上步伐啊!”说着,王桂琴两口子就把蘑菇装上了面包车,丈夫开着车送货去了。
8月19日,乌市举办了首届农产品电商节暨电商旅游节,以“互联网+县域经济”为主题,乌市几十家企业及农畜产品销售商进行了商品展销。王桂琴自然不能落下,她也在展销会上支起了自己的小摊儿。“参加展销会让我看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更大前景,那几天我展出的榆黄蘑特别受欢迎,我将蘑菇制作成菜品,顾客尝过之后都说味道特别好。”参加电商节的三天,王桂琴在网上卖出了15份订单蘑菇,这对于初涉互联网销售的她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成绩了。
1992年,王桂琴只身一人前往哈尔滨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为了能够培植菌种,王桂琴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对照着资料书籍拿着试管在桌边尝试着培植菌种,常常一操作就是好几个小时。尽管设备简单粗劣,条件简陋,但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王桂琴终于培育出了第一代菌种。走进棚内,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的蘑菇长势喜人,望着满棚的蘑菇,王桂琴笑得格外灿烂。她告诉记者,从4月份开始,她的几栋大棚蘑菇就一直在销售,近到乌兰浩特泰华农产品批发市场,远的销售到白城、长春等地。
在王桂琴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个文件袋,里面都是关于蘑菇种植的材料。“这些都是我给农户培训蘑菇种植的培训材料,有时候,他们不懂的地方我就去给讲一下,把这些材料免费发给他们。”原来,种植蘑菇颇有心得的王桂琴,还带动村里及周边的农户养殖食用菌,每年累计培训400余人。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这项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2010年,王桂琴成立了乌市蒙菇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230余户养殖户。2011年,她还注册了“菇缘”商标,让自己的产品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现在,我又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车,真是赶上了好时候,我相信我的蘑菇事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说到未来的发展,王桂琴信心满满。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