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毛驴”当年就能让我脱贫了!兴安盟
贫困户领取毛驴牵回家。
精心饲养。
领到扶贫毛驴,脱贫有指望了!
8月30日,突泉县太平乡核心村迎来了一拨“外来客”——45头由村干部几经周折从辽宁黑山县引进的基础母毛驴落户在该村。
这些油光锃亮、膘肥体壮的母毛驴很快适应了村里闲置的棚圈,随后经过村干部打号、贫困户抓阄,各回各家成为核心村的“坐地户”。
陈树昌是本村68岁的一位独居贫困户,领到驴的老人逢人就夸:“养驴在以前就是老百姓基本的营生,现在靠政策白得一头驴,还给上了保险,草料也比养羊好弄,我一个老头,割草、饮驴更是看家本事,圈养一头驴绝对没问题,今年我就能脱贫啦!”
这次所购买的45头母驴均价9638元每头,母驴年产1个驴驹子,当年出售价格约5000元到7000元,扣除草料等饲养成本,各养驴户基本能够实现脱贫。从采购地点、市场价格、预计效益、甚至母驴的挑选发放,村党支部书记葛殿全娓娓道来、滔滔不绝,并不时地强调如何保证全过程信息畅通、公平合理,让乡领导放心、贫困户安心。
记者了解到,为了落实好产业扶贫政策,让本村贫困户切实从扶贫资金放大政策中受益,核心村村干部经过反复调研商讨,在广泛征询贫困户意愿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本村大牲畜养殖项目确定为母驴养殖。核心村共有贫困户58户,118人,加之养驴对于各户的劳动能力和技能要求不高,因此符合条件并且有养驴意愿的贫困户均可享受该政策,在现有基础上还将继续引进20头驴,以保证各贫困户人手一头。鉴于驴肉市场发展较为平稳,乡、村两级干部在具体做法上充分考量了本地实际,全程通力合作、多方配合,为贫困户脱贫增收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探索产业扶贫之路积累了独到而丰富的经验。
考虑到养驴的风险,太平乡联系了保险部门,为贫困户所饲养的母驴缴纳保险,最高可赔付9000元。同时,为了避免农户将驴转手变现,村干部与各贫困户签订了协议,缴纳1000元保证金。虽然母驴是分散饲养,但保证了核心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对于贫困户个人和村集体都有效规避了风险。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贺喜格宝音 通讯员冯玉燕)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