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餐桌不尽如人意 浪费仍然普遍存在通辽
部分餐厅提示客人餐后打包做法值得推崇。
文明餐桌,倡导的是珍惜粮食、科学饮食、理性消费、文明消费、文明用餐,摒弃豪饮暴食,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开展,通辽城“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酒店加入了“光盘行动”,呼吁抵制餐桌浪费。然而,文明餐桌的落实情况虽有所改观,却不尽如人意,餐桌浪费仍然普遍存在。
8月16日中午,记者与朋友在平安路一家特色餐厅就餐时,看到相邻的一桌五位客人就餐后,餐桌上还剩下半数菜肴没吃,其中还有几道菜几乎没有动。一盘子馅饼“完好如初”,一大碗疙瘩汤剩下半碗。客人招呼服务员过来买单时,记者听到这一桌饭菜的消费金额395元。客人离开时,服务人员并没有提示是否需要打包。
哪些人群就餐比较浪费呢?该餐厅服务员告诉记者,商务宴请或者礼节性的接待,浪费比较严重。一顿饭下来饭菜很少有客人能吃得精光的,大多只顾着喝酒、谈业务,一般都剩下一半或更多的菜,浪费很大。该服务员称,他们也希望客人将剩菜打包,除了减少浪费,他们的工作量也小很多。但商务宴和朋友聚会不同,几乎不可能见到有人把剩菜打包带走的。
类似的情形,在城区多家酒店也是同样情况。8月16日晚,某单位招待外地来通辽参加赛马节的客人。16道菜摆满桌,9位客人用餐,期间相互寒暄着,几道凉菜和素菜剩下的不多。像牛肉炖山药、手把肉、铁板鱼等基本没动。服务员告诉记者,这类宴请不可能有人打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商务宴请之外,婚宴、升学宴等餐桌上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咱通辽的婚宴一般都是14道菜品,前面几道菜,还会吃一些,越到最后,人越少动筷子。有时后面的三四道菜,连动都没动过。”“参加婚宴主要为朋友捧个场,一般新人敬完酒就都离开了。”刚刚办完婚宴的刘强说,婚宴订的太次了,脸上没面子。很多新人婚宴定高标准,主要是为了面子好看,至于参加婚宴的客人喜不喜欢吃、有没有吃完根本就不是要考虑的问题了。
“根治餐桌上种种根深蒂固的陋习,提升餐桌文明,市民要多一点节俭意识,养成吃不了兜着走和适度消费的习惯。”开发区青龙山大街一家知名餐饮总店的负责人同时也表示。
借助餐桌,朋友聚会能交流和增进感情,家庭小酌可享受亲情、享受温馨,同事聚餐会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但现在餐桌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陋习却令人担忧。通辽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则认为,除了铺张浪费、比阔气讲排场之外,包括插科打诨、讲黄色段子,醉酒滥饮、高声喧哗等……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缺失,是地地道道的消费陋习。“希望通过宣传引导,逐步形成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节俭消费为荣,以大声喧哗为耻、以安静就餐为荣的餐桌文化,倡导大家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爱护用餐环境,实现文明用餐。”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