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不落一人通辽
奉献爱心
科技进村
产业扶贫
制定规划
新村新景
70年来,通辽市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扶贫开发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连续3年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通辽市扶贫开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建了全区首家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制定出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先后开展3次建档立卡“回头看”, 选派万余名干部驻村入户。当前,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围绕 “2020年,13.54万贫困人口脱贫,4个国贫旗、2个区贫旗县脱贫摘帽”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卯足一股劲,形成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全市的扶贫画笔正遒劲挥洒,力透纸背。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通过扶持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确保到2020年,13.54万贫困人口脱贫、4个国贫旗、2个区贫旗县脱贫摘帽。”这既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全市紧紧抓住被列为自治区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机遇,将扶贫开发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连续3年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通辽市扶贫开发行动计划》,从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在更宽领域,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辽市创建了全区首家扶贫信息管理平台,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选派2000余名干部驻村入户落实精准扶贫举措。5年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0亿元,使31.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13.54万人,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入以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为主的新阶段。
决不让一名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通辽市严守民生底线,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精准扶贫 对症下药“疗效”好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通辽市制定出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先后开展3次建档立卡“回头看”,按照自治区扶贫办贫困人口识别“六不准”的原则,各旗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九不准”“十不准”等具体措施,采取“532”工作法,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识别出来,录入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市13.54万贫困人口录入工作全部完成,通过“回头看”累计清退61285人,重新列入59498人,体现了该退则退、应进则进的原则,建档立卡精准度进一步提高。
2016年11月中旬,全市抽调市直相关部门164名工作人员,组成21个精准扶贫推进组,对1.06万户、4万贫困人口逐人逐户、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确保扶贫工作一户一策不落一户、一人一法不漏一人。
2016年,我市通过“五个一批”分类扶持,为1.06万户贫困户逐户制定脱贫方案,对4万名贫困人口逐户造册落实扶持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全市435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到位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21750万元。
——发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滚动扶持6.45万户贫困户。
——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业和转移就业,实现减贫3.4万人。
——整合投入资金1.94亿元,用于易地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以及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实施生态补偿脱贫政策,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890名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基层草原监理员和村屯保洁员。
——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读情况排查,核定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读子女4350人,根据相关政策及学生实际情况,分类落实帮扶措施。
——推动扶贫工作与农村牧区低保政策有效衔接,各旗县市区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4125人,对13.5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采取“未病先治”措施,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今年,我市制定了《通辽市2017年推进脱贫攻坚提质工程行动计划》,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就全市贫困人口、贫困嘎查村、贫困旗县在2020年以前有序退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年内计划整合投入各类资金45亿元,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分类扶持措施,扶持3.5万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脱贫,力争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幅超过15%。年内消除开鲁县和扎鲁特旗两个区贫旗县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并摘帽。
创新扶贫 稳定脱贫“点子”多
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是提高脱贫攻坚战斗力的利器。在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上,我市探索的党建促扶贫、资产收益扶贫、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家庭病床服务等机制,在创新扶贫工作方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村民纪文生、郭文芹老两口分别患有风湿病、腰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疾病,他们44岁的儿子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了29年了,每隔半个月就要去输一次血,输一次血要住院五六天,哪次都得花个万八千的。郭文芹告诉记者,因为有低保、有大病救助,托管代养也使她家有了稳定的收入,孩子治病不愁了。说到托管代养,纪文生打开了话匣子:“以我的名义贷款5万元购买黄牛,利息不用自己还,牛也不用自己养,一年就白白得4500元的分红。这不就是政府在照顾咱们吗?”他说已经拿到了第一笔分红1500元,年底还能再得3000元。
纪文生夫妇说的托管代养是开鲁县针对家庭特别困难而又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制定的扶贫模式。开鲁县林辉草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林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经和100户贫困户签订了代管合同,每户1500元的首次分红已全部发放到位了。目前,开鲁县已有1245户贫困户受益“托管代养”扶贫模式。
科左后旗旗委、旗政府通过加强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党组织建设,促进扶贫攻坚工作开展。“党建+集体经济”,选拔致富带头人任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鼓励扶持其带领农牧民搞集体经济创收,带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党小组+庭院经济”,配优配强各自然村党小组,带领农牧民搞特色庭院经济,帮助贫困户创收;“非公经济党建+龙头企业”,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发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党员的引领作用,带动农牧民“抱团”互助,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为让贫困户稳定增收、尽快脱贫,通辽市还探索出资产收益扶贫方法,采取“银行提供金融贷款+贫困户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扶持没有劳动能力或缺乏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开鲁县与伊赛集团合作、扎鲁特旗与邦杰公司合作,带动近2000户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广辟扶贫资金渠道,整合扶贫资源,集结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在我市正逐步形成。我市通过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风险管理、经济补偿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创新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定《关于做好医疗补充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统筹各旗县市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使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综合报销比例提高30%以上,降低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此外,通辽市还强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病床的管理,制定印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暂行)》,确定新农合家庭病床的服务机构,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行动不便人员和特困人口等特殊人群就医。
生态移民 脱贫致富道路宽
易地搬迁脱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以前我们嘎查的水质不好,生产生活用水都很困难,后来旗里给了我们好政策,对嘎查实施整体生态移民搬迁。现在不仅用水问题解决了,还有一系列的后续产业支持,多亏了好政策,我们牧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西热图嘎查村民达道尔吉高兴地说。
西热图嘎查位于道老杜苏木政府所在地南侧7公里处,水质较差曾给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带来了诸多不便。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针对西热图嘎查“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实际,扎鲁特旗下大力气开展生态移民搬迁扶贫,整合资金4909.6万元新建移民小区,为36户1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84户随迁户建了住宅,并做到院墙、街巷、自来水、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使贫困家庭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为了让牧民搬得出、能致富,西热图嘎查充分发挥优势,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稳羊增牛”战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目前,在我市像西热图嘎查这样因地制宜发展新型生态产业、推进脱贫攻坚的嘎查村还有很多。
扎实脱贫 工作达标“门槛”高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辽市万名干部驻村包联,逐级逐村逐户落实帮扶责任,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
今年,我市再次启动选派干部驻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1851支工作队、1万余名干部进驻各旗县市区贫困嘎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现在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把精准扶贫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所包联的98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李文哲道出了第一书记们的共同工作状态。
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市逐步探索扶贫监督问责体系。2016年5月下旬,库伦旗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机构进行扶贫成效评估,评估结果列全区5个抽评盟市前列。在总结库伦旗第三方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制定了《精准脱贫第三方评估实施意见》《旗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专项考核办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认真开展精准扶贫考核督查。同时,制定完善了《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旗县市区脱贫成效考评标准,细化考评指标。
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我市于2016年11月初开展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督导考评,按照“整旗推进”原则,重点针对全市2016年4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评定、脱贫措施、兜底保障、干部包联等方面进行督导考评。同时,采取抽查方式,对2015年的脱贫成效及2017——2019年计划脱贫人口的档案管理、干部包联、脱贫规划制定等情况进行考评。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吹响,啃下“硬骨头”、兑现“硬承诺”,通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新局面,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