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批煤制乙二醇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世通辽

/ / 2017-08-01 10:57
2010年1月,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煤化工生产车间内,世界乙二醇生产历史被通辽金煤人改写——全球第一批用褐煤制成的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乙二醇正式下线,结束了目前世界...

2010年1月,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煤化工生产车间内,世界乙二醇生产历史被通辽金煤人改写——全球第一批用褐煤制成的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乙二醇正式下线,结束了目前世界各国只能采用石油技术路线来生产乙二醇的历史。通辽金煤化工由中科院、丹化集团、上海金煤化工公司投资建设,2007年10月入驻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全部建成后,年可生产120万吨乙二醇。经过两年多努力,一期投资26亿元、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并在2009年12月初打通所有工艺流程,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煤制乙二醇。2011年元旦后转入正式生产,年可转化褐煤130万吨。

乙二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产品、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对乙二醇的年需求量为2000多万吨,其中我国需求量占到三分之一。而目前国内乙二醇生产总量只有200多万吨,仅能满足20%—30%的市场需求,缺口的400多万吨只能依赖进口。通辽金煤化工采用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简称“煤制乙二醇”),是由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丹化集团以及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并于2009年3月18日通过了相关权威专家鉴定,这一技术的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其推广应用可替代传统的石油技术路线生产乙二醇,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突出的技术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记者杨朝东)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