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巧手裁美丽 指间民族情兴安盟
剪纸传承人与老民间艺人沟通交流。
细心为学生示范。
民间艺人在一起交流剪纸技艺。
一张红纸拿在手,纸随刀动,纸屑纷飞,摊开纸张,眼前便不可思议地出现各种不同图案。在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赉特民间剪纸传承人白艳的手中,剪刀灵活游走,无论是花鸟鱼虫、吉祥图案,还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各种带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图案都栩栩如生。
“从小我就和妈妈、姑姑学剪纸。那时,一到春节,妈妈就剪窗花,满炕都是红纸,我就拿起剪子开始学。后来,剪纸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每年春节,我都会剪很多窗花、吊钱。”白艳自小喜欢剪纸,从入门的简单窗花到复杂的人像,至今已经剪了四十余年。
如今,白艳的作品已经在区、盟、旗各种展会中多次获奖,她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扎赉特剪纸传承人。2017年,她被命名为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艳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加上天资聪颖,擅于融汇变通,在吸纳传统艺法的同时,大胆寻求创新突破。她自嘲,走上剪纸创作之路是“走火入魔”,言辞间却洋溢着喜乐之情。她多次走访北部地区的蒙古族民间老艺人,学习巩固自己的剪纸技艺,并拜访自治区级剪纸传承人巧云老师。她的作品以蒙古族人物、马、牛、羊、龙、凤、鱼、鸡的图案为主,每幅作品都突出了她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展示和民族团结美好生活的表达。
“剪纸讲究稳、准、巧。稳,指下刀前就要构思好剪什么图案。怎样剪,胸有成竹,剪剪到位;准,要下剪准确,少返工。因为一条线剪断了,整幅画就没得救了;巧,功多艺熟,就是多多练习。”在扎旗朵兰蒙古族手工艺工作室里,白艳正在向自己的学生们传授剪纸的技巧和经验。80多平方米的教室内,布满了大幅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作品,黑、白、红之间弥漫着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气息。学生年龄不一、男女不限,工作室内座无虚席,都在认真地听讲和练习。朵兰蒙古族手工艺工作室是白艳自己投资建立的,并作为义务培训、传授扎赉特民间剪纸技艺的教习所,在这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民间剪纸爱好者。白艳还把剪纸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区、职业学校、民族学校等不同群体的爱好者,如今,她的学生已经达2万多人,遍布全区各地。
“剪纸追求的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艺术。扎赉特剪纸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扎赉特蒙古族人民对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真实地再现了扎赉特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忆‘圣祖’(成吉思汗)英雄事迹的思想情怀。”白艳还告诉记者,扎赉特民间剪纸已经于5月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她会一直追求剪纸这一艺术,并传授给更多热爱这项艺术的人。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