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民间博物馆:红色记忆的传承阿拉善盟

阿拉善日报 / / 2017-07-11 15:01
阿拉善民间博物馆馆长付有祥,出生于1958年。起初喜欢集邮的他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迷上了红色收藏。“为了收藏红色文物及创建博物馆,我耗费了所有的心血和家里的资金。”...

“民间收藏大师”筹建的阿拉善民间博物馆

阿拉善民间博物馆馆长付有祥,出生于1958年。起初喜欢集邮的他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迷上了红色收藏。“为了收藏红色文物及创建博物馆,我耗费了所有的心血和家里的资金。”如今,付有祥的民间博物馆声名远扬,他于200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民间收藏大师”。

阿拉善民间博物馆共设置三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16年搬至定远营,由阿左旗政府投资近400万元进行了室内装饰。展馆配置有展柜展架、玻璃罩、展台、灯光、防尘、避光、控温等设施,陈列展览物品4万多件,虽然与其他博物馆相比规模不大,但拥有齐全的水、电、暖及防火、防盗和监控摄像、远红外感应等配套设备,符合博物馆的一切陈列要求。

阿拉善民间博物馆的一楼大厅主要由临展厅、文之韵厅、文博沙龙厅组成,其中临展厅会定期推出主题特色的展览。曾有一期主题为“照亮生命的光芒”的展览,展出了汉、唐、辽、清时期的各种灯具、铜镜、火柴、火花、手电筒、投影等超过1700件收藏品,得到收藏爱好者及游客们的好评。近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和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临展厅举办了“为内蒙古喝彩”主题收藏展,展出了内蒙古革命史料、红色书籍、早期报刊、内蒙古连环画、儿童读物、文艺作品、邮品商标等数百种收藏实物。

“这是我和马英多年来精心收藏的,其中有一些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属珍稀书籍资料,是首次在展览中亮相。”付有祥告诉记者,博物馆大概每两个月就会策划一场不同类型的主题展览,展过的藏品会保存到库房里待下次展出。

坚守30多年的收藏,

仅毛主席像章就达6万余枚

走上二楼的红色陈列厅,游客往往会被“光芒万章”展区口的毛主席石膏像所吸引。据付有祥介绍,此像高1.5米,重达100公斤,并写有“毛主席万寿无疆”字样,是上世纪70年代制作的。展厅里,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琳琅满目,有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手工章、铜章,更多的则是70年代制作的毛主席像章,包括套章、对章、单章、系列章等。其中,大套章有云南铁一局制作的29枚一套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内蒙古的“红太阳照亮了内蒙古”、上海的“一月风暴”、宁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甘肃的“春风已到玉门关”字样的像章……还有内蒙古革命委员会制作的各10枚的“圆九大章”和“异型九大章”套章,以及内蒙古军分区制作的10枚一套的“样板戏章”。从材质上有玉、铜、铁、铝、塑料、木头、竹、瓷等多种类型。

展厅的多数像章都组合成中国地图、内蒙古地图、五角星、为人民服务等图案或字样并装裱在像章框里。“早期为了便于管理和保护,就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收藏,后来精心制作了‘全国山河一片红’和毛主席手书体‘为人民服务’像章框,气势恢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我的‘镇店之宝’。”说起收藏经历付有祥滔滔不绝。

这里还有1000多件藏品的挂像、摆件区和拥有众多书籍资料的红色书籍区。红色书籍区有毛主席语录、诗词、著作、讲话以及林彪语录、鲁迅语录、鲁迅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选集,列宁全集、语录、选集,斯大林全集、选集,乌兰夫选集、金日成著作等。仅毛泽东选集就有23种文字、100多个版本,甚至还有两版33本为一套的盲文版毛泽东选集。从1937年的第一版至九十年代期间的所有版本的鲁迅全集和单行本,还有200多本毛泽东五篇著作的最小微型本——256开红宝书。“这些红宝书具有特殊代表性,是六十年代由香港发行、大陆印制的毛主席五篇著作,256开微型本。”付有祥说。

此外,红色记忆厅的展品还有老百姓曾经生活使用过的带有毛主席语录或毛主席像的搪瓷盘、碗、缸、盆、包、草帽、箱、盒等生活物品,以及东方红牌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红灯牌收音机等,这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三转一响” ,当时物资匮乏、物票难求,购买物品时必须凭供应票。付有祥指着一件件红色藏品说道:“你看,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各个领域,各种物品几乎都要有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林彪语录等红色标识。多数都呈现红色,是当时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展示历史,担当传承传播责任

三楼展厅主要由游牧记忆厅和百姓生活厅两部分组成。游牧记忆厅包括景泰蓝鞍、铁错金鞍、铜刻花鞍等30副马鞍,200多件马叉、马镫、驼具、火盆等物品和100多件蒙古刀、腰带等藏品。还有从清代至上个世纪50年代各时期分为18种材质、80多个类型的鼻烟壶200多件。百姓生活厅的藏品更是五花八门、涉猎广泛,有陶器、饰品、算盘、打字机、佛教用品、期刊、杂志等。同时,为了便于游客休息和更加深入了解红色记忆,该馆还在三楼大厅摆放了特色期刊等红色书籍,供大家翻阅。

据了解,博物馆的藏品除了付有祥个人收藏外,还有很多是其他收藏爱好者们免费提供。“建馆所花费用和工作人员工资都由政府承担,而我在日常运行中自愿支付一些活动费用。”尽管自2013年开馆以来,已经陆续支付了超过10万元的日常花费,但付有祥依然反复强调,这些都是自己乐意做的,因为看着馆内设施越来越完善心里就高兴。

阿拉善民间博物馆的创办,既满足了当地的群众文化艺术生活需要,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弘扬阿拉善民族文化和红色教育创造了条件。据了解,民间博物馆常年对外开放提供免费参观服务,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9点至下午6点,只有周一闭馆休息。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也免费开放,方便游人参观。

记者看到,前来阿拉善民间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有外地游客、农牧民、大中小学的学生……前来参观的巴彦浩特居民刘怀义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藏品都十分贴近百姓生活,多数都是生活、学习、工作等用品,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阿拉善地域文化特点。能把这些东西规模化收藏并免费整理展览出来,收藏者真是辛苦了!”

“收藏红色文物,传播红色文化,是我一生的追求。自开馆以来,每年都有超过6万人次前来参观,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重拾红色记忆。”付有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虽然如今人民生活幸福,距离那充满战争的年代越来越远,但那时的红色记忆不能忘记,我们需要时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