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干部】察右后旗贲红镇温家村驻村干部李霞--躬行脱贫一线的“女汉子”乌兰察布

/ / 2017-07-11 15:01
现年43岁的李霞是察右后旗贲红镇人大主席。像许许多多踊跃投身于脱贫攻坚的干部一样,在全面决胜小康的火热征程中,她听从组织安排,离开了自己环璄舒适的办公室,来到贲红...

现年43岁的李霞是察右后旗贲红镇人大主席。像许许多多踊跃投身于脱贫攻坚的干部一样,在全面决胜小康的火热征程中,她听从组织安排,离开了自己环璄舒适的办公室,来到贲红镇所辖的温家村,就任包扶“片长”。

 

在这里,她深入条件艰苦的脱贫一线,展示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风采;在这里,她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展露着一位驻村女干部的火热情怀。

“李霞这个干部我们信得过。天天走家串户不拾闲,大事小情全过问,真心实意引领我们脱贫奔小康!”在温家村,只要一提起李霞的名字,群众都对她竖起大拇指,都说她是群众的“贴心人”。

 

将近二十年时间,李霞先后在白镇、阿贵图、红格尔图、锡勒、当郎忽洞、贲红六个乡镇从事基层工作,历任副乡长、副苏木长、副书记和镇人大主席。农村牧区是她开展工作的主要场所,下乡入户是她的工作常态。

贲红镇温家村,常驻252户,其中贫困人口53户113人。该村共有耕地6800亩,其中1500亩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土地资源在全旗来说还属上乘。

原来温家村直辖的东西双井、十号地、大井坡、闫家村、前后哈牧等自然村,由于人口减少,自然条件不足,不得不实施易地搬迁。长期以来,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易地搬迁颇有微词,甚至连盖房的自筹款都不想交。李霞等班子成员上门入户,引导帮扶,巧做工作,最后才使易地搬迁得以顺畅实施。去年完成74户,今年预计完成30户,现在已有18户正常入住温家村移民新村。

 

对于温家村这个村,李霞感受最深的是,辖区村民关系交错复杂、人心不齐,甚至有的村民心理偏执,思想工作非常难做。但是,作为驻村包片的负责人,驻村的目的就是“接地气”,不管千难万难,再难做的工作也要保质保量地去完成。

群众事情无小事。要想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必须换位思考,体恤民情。为此,入村进户之时,李霞总是坚持与村民“打成一片”,详细了解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温家村的土地确权非常难办。鉴于此,李霞和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贫困户代表大会,听取不同意见,处理矛盾焦点。如今,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初,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和村委一班人在村集体流转的200亩基地上,建成了4个日光温室和28个脱毒网室。现在,脱毒网室内正在培育马铃薯“原原种”,成熟后便可用于大田种植。这些温室和网室每年对外承租,所得的6万元租金,全部充实村集体经济。

看到温家村村前还有不少空闲地,李霞力主种上雪菊,打算秋天用5亩地的雪菊收入来反哺5家贫困户。日前,雪菊长势良好。下一步,李霞说还要推广庭院经济,让温家村的所有资源都得到有效的配置。

在李霞村委会的临时办公室,不仅看到各种完善的制度、齐全的办公设施,还能看到她写的民情日记。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进度在工作台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俨然她对温家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各种底数了然于胸。

 

“驻村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很锻炼人,尤其是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一句朴实憨厚的话,听出了李霞这个驻村女干部的品行。

舍小家,顾大家。李霞的家在白音察干镇,距离温家村有半个小时车程。由于脱贫任务重,李霞一周七天基本全在温家村上下行走,连个节假日也没有。丈夫在旗统计局工作、孩子念高二,一家人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驻村5个多月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村里。

“在与群众一道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别样的幸福。”李霞时常发出这样感叹。

脱贫一线上,一个身影一面旗帜。笔者去过温家村很多次,总是能看到李霞穿梭于街道和田间地头的身影。与群众亲切的交谈、了解贫困户群众心声、核查帮扶信息、协调化解矛盾纠纷、调查产业发展现状……

李霞,这位躬行于脱贫一线的“女汉子”,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温家村的父老乡亲,村野山乡之间到处都撒满了这位驻村女干部的担当和真情。(文/李冠男)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