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文明--辽河公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纪实通辽
打捞捕鱼工具。
清洗洗手池。
维修篮球架。
焊接园门。
打捞水草。
7月的通辽,百花竞放,绿意盎然。西辽河畔,鸟鸣枝头,垂柳依依。清晨4点,城市刚刚苏醒。辽河公园里晨练的市民越来越多,但李忠山的心根本不在跑步上。他穿上保洁工人的黄马甲,从公园中心园区一路走到边界,嘴里还念念有词。“又有人把酒瓶砸碎了……”“坏了的篮球网不知道装好没……”“警示牌又被人踢翻了,回头要记得找人立起来……”绕着中心园区走完一圈,保洁队也已经上班。把“晨练”时发现的各种问题向各部门嘱托一遍后,他也随手抄起干活的家伙,跟着保洁队一起干起活来。
自从当上了市环卫处主任,李忠山几乎每天天一亮就来到园区。8小时工作,他总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耗在公园里。辽河公园总面积达1000.3万平方米,水陆两地所有的卫生清洁、部分安保等相关管理工作都由市环卫处负责,任务不可不谓艰巨。为了把辽河公园管理工作做到完美无缺,李忠山把当年从军的纪律搬到了环卫“战场”上,事无巨细。
“垃圾桶每半桶清掏一次;球场地面、垃圾箱、座椅、版画长廊等设施每天擦洗;宠物排泄物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而且要用84消毒液和洗洁精进行冲刷;绿地中间的砖道上出现杂草及时铲除……”“公厕要做到干净无异味,有时我们还在里面喷点香水;各种健身器材如果掉漆、损坏,我们也要及时维修换件……”辽河公园共有9支保洁队,说到职责,保洁队里的每个人都异口同声。
去年7月,有媒体对辽河公园存在的偷捕水鸟鱼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后,按照市政府的指示和市住建委的要求,辽河公园水域管理相关工作移交至市环卫处,负责公园水域环境卫生、芦苇清割、水面安全等一系列治理工作。接到任务后,一支专业化的水域保洁队应运而生,重点负责辽河公园水面垃圾和水草清理,并由水域保洁队和园区保卫科、指导监察大队工作人员重点对河道捕鱼猎鸟、野浴垂钓等行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管。他们在园区各处安装警示牌、播放游园须知,保卫科24小时在岗,加大巡查力度,日常化清理偷捕工具,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种种难题,使园区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年来,累计制作、安装各类警示牌120余个,为市民免费办理垂钓证400个,清理河道内偷捕工具总匝5000余米,仅2016年下半年就清理了4000余米。
公园是城市文明的校验场。与优美舒适的环境并存的,还有与美景格格不入的不文明行为。面对损害公园环境的行为,市环卫处在积极劝导市民爱护环境的同时,力求把精细化的保洁工作做到“精上再精,细上再细,不留死角”。入夏以来,宠物入园和园内飙车等不文明行为日益普遍,市环卫处便与有关部门联合集中整治园区不文明行为。河内水草在高温下迅速生长,为保证河道水质和蓄水量,从6月初开始,水域保洁队队长李成友便带领工人清理水草,目前已打捞30吨。“主河道水草由我们驾驶水陆两用芦苇收割机进行收割,浅水区域则由保洁人员穿水裤、救生衣,利用自制打捞工具人工打捞。大家顶着烈日穿上密不透风的水裤清理水草,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脱下水裤,浑身像用汗洗过一样。”听李成友的描述,工人们辛苦劳作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保洁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而部分保洁使用的工具和公园公共设施易耗损,提高工人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势在必行。于是,李忠山带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动了不少脑筋,产生了不少创意和灵感。
“球网破了,我们先自己补,实在没法补救了,再花钱换新的。河里的垃圾不好打捞,我们就把日常用的挠子加密,尾部穿线增加使用长度。整个园区有69处健身场,像篮球场这样的场地需要每天冲刷。人工太费力耗时,我就琢磨着在小型扫地车上安装个可升降的刷子,裁一段足够长宽的黑胶皮,利用胶皮的软硬适中刮除地面污渍。工人们打捞水草没有工具,我就让他们用粗铁丝自制了几个耙子。制作季节性宣传警示条幅交替重复使用……”别说,这些点子还真节省了不少劳力和成本。
经过一年的长效化治理,现在,辽河公园水域偷捕现象大幅减少,各种不文明现象也在日益改善。河道更清洁了,公园更干净了,游客也更安全文明了。在市政府和市住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环卫处的不懈努力下,在广大市民的参与配合下,一场“绿色文明革命”正在辽河公园内悄然进行。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