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宝格达山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日报 / / 2017-06-25 18:22
2012年4月25日,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在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林场启动,5年时间在宜林地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成活率较高,已经50—80厘米。

 

2012年4月25日,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在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林场启动,5年时间在宜林地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成活率较高,已经50—80厘米。

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林场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盟特别是东部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各族群众的长远利益。为此,盟委、行署2012年紧急启动乌拉盖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利用5年时间,投资2.1亿元,在宝格达山林场营造30万亩水源涵养林。5年过去了,再造一个宝格达山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工程成效如何?记者一行走进宝格达山。

“看不出来吧,这漫山遍野,满目苍翠的地方,五年前还是一片水土流失严重地,现在已经种上了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杨树,成活率较高,已经50—80厘米高低不等,足足有30万亩。”6月5日,站在宝格达山,林场党委书记杨春山信心满满:“我们再造了‘第二个宝格达山林场’。”

经过5年的努力,锡林郭勒盟在宝格达山天然林南端再造了30万亩的人工林地,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人工林资源不断增加,为乌珠穆沁草原涵养水源、遏制水土流失、防风挡沙,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已傲然屹立北疆。

紧急启动生态修复工程

如诗如画的兴安美景,曾多少次勾起多少人的憧憬和向往。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美景在锡林郭勒盟边境线上最东端也能欣赏到,它就是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内蒙古最大的内陆河乌拉盖河从这里发源,由东向西一路吟唱蜿蜒而去,滋润着目前世界上天然草原自然风貌保存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乌珠穆沁草原。

但是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乌拉盖河源头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河流流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流域内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所以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意义重大。

“草原是锡林郭勒最宝贵的资源和名片,绿色是锡林郭勒最亮丽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锡林郭勒最大的责任和潜力。”盟委、行署把湿地资源及内陆河流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始终放在发展的首位,经过多次实地论证,于2012年4月25日在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林场启动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规划利用5年时间在宜林地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再造的生态工程相当于宝格达山林场现有林地面积。

从此,一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拉开序幕。在宝格达山随处都能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工人最多时有数千人在山上同时作业。林业部门经过多次实地勘察,编制了《乌拉盖河源头宝格达山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并通过自治区专家论证。为了使工程实施顺利完成,依据宝格达山林场实际,设计树种为适宜该地区成活率较高的云杉、樟子松、落叶松、杨树为主,营造纯林及混交林。通过扩大已有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乌拉盖河源头生态水源涵养能力。

据专家分析,届时,枯枝落叶形成的叶层,使径流速度降低80%以上,从而直接阻延径流速度,水源涵养能力将明显提高,进而改善乌拉盖河源头小气候,形成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

再造一个绿色宝格达山

六月初的草原上已披上翠绿的新装,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壮美草原亮丽风景线——中蒙边境行”采访报道组一行来到了锡林郭勒盟东端的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林场。一路上,凉爽的微风伴着美景,令人陶醉留恋。

在宝格达山林场书记杨春山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涵养林工程建设地。趟过乌拉盖河,还没有到达人造林建设地,远远看见一座耸立在林间的石碑,走近一看,这正是五年前工程启动时竖立的纪念碑。上面的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像我们诉说这里的变化。向石碑四周望去,成排的樟子松仿佛望不到边际,一排排樟子松在徐徐的微风中吐出了新绿,与远处的自然林场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根据杨春山介绍,这样的樟子松一年生长大约在30厘米左右,去年栽植的树苗已经由初植的30厘米生长到50—80厘米不等。看着他像对待孩子般呵护着这些树苗,就知道这些树苗是宝格达山林场的“宝疙瘩”。

“这是我们林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实施的最大一次造林工程。从2012年启动实施该工程以来,东乌珠穆沁旗紧紧抓住宝格达山林场雨水充沛等有利条件,利用5年的时间完成全部任务,累计投资1.8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30.89万亩,树苗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说到圆满完成任务时,杨春山满脸的自豪神情。

东乌珠穆沁旗林业局副局长仝双柱介绍说:“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得到盟委、行署和东乌珠穆沁旗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撑。这两年我们主要进行了苗木的补植补种,工作重心也由建设逐步转向后期抚育和管护。”

听着这些土生土长的宝格达山人的介绍,人人言谈中都透露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绿色名片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活力

登上宝格达山顶向远处眺望,满眼都是绿色。就如歌中所写,山下便是茫茫的草原。远处小河穿过丛林,流向茫茫草原,这是草原上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杨春山指着远处对我们说:“这三十万亩人造林长成茂密的森林之后,那景色会更美。我们再搞一些特色旅游,让人们感受森林、草原、湿地共生的交错美景。届时,当人们走进宝格达山时,将能充分地感受着丛林中小动物奔跑的喜悦,树间鸟儿欢快歌唱的美好。让人们远离喧嚣,尽情地享受着这片森林的美好与宁静。”

说到下一步的发展仝双柱也是充满信心地说:“宝格达山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乌拉盖水系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不仅仅对保护宝格达山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利用森林旅游、发展森林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还打算利用人工林发展一些适合本地的林下经济,种植食用菌,搞林下养殖。总体来说,这项工程能够带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效益,还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下一步发展宝格达山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色渐渐黑了,在林场里并没有绚烂的霓虹,取而代之的是林间小屋的点点灯光和满天浩瀚的繁星,它们是夜空中的精灵一闪一闪,微笑着照耀着大兴安岭,照亮这童话世界的夜晚。如果你也想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森林和绿草,在寂静的夜空,听着虫鸣鸟叫、枕着梦想仰望着星空,那就一定要走进这美丽的林间,亲身感受这里的美。

采访归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歌曲《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在我耳畔荡漾回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我瞭望南方,山下是茫茫的草原呦,她是我亲爱的家乡呦……葱葱的山岭,我听见黄河歌唱,隔着那层层的白云,我闻见江南的花香……”眼前浮现出如歌词中所写的那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和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