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草原悄然兴起活畜交易市场锡林郭勒盟
孟克达赖创办的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每周三、日开市,吸引了大量的牧民和商贩前来。
又到了周三,上午8点,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的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开始热闹起来,牧民们赶着马匹、牛羊前来“赶集”,商贩们也开着车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这个交易市场规模不是很大,没有万人攒动的劲爆场面,但却是边境牧民自己创办的交易市场,是他们敢试敢干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他们实现牲畜四季出栏的希望。
牧民小伙创办交易市场
手里拿着扩音器,腰上系着一个包,这个30岁的小伙子孟克达赖就是 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的创办人。他言谈举止沉稳,每一句话都是他想法的沉淀:“ 商贩到牧户家收购牲畜要跑很远的路,再加上牧区网围栏很多,路不好找,很多人不愿去牧区收购,偶尔去了也会压低价格,因此我就有了一个成立活畜交易市场的想法。”
孟克达赖是萨麦苏木吉仁宝力格嘎查的牧民,去年8月份,他和兄弟在苏木所在地乌珠仁呼都格社区东南方向3公里处,成立了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这里距离公路较近,每周开市一次,吸引了大量的牧民和商贩前来。
今年自5月17日开始,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每周三、日开市两次,至今已开市7次,交易大畜400多头(匹)、小畜200多只,交易额达到300万元。孟克达赖满意地说:“ 夏季本是牧民出栏牲畜的淡季,我们创办活畜交易市场的初衷,就是要让这里的牧民可以四季出栏牲畜,淡季不淡。”
同时,孟克达赖依靠交易市场也有了一定的收入——牧民和商贩每交易成功一只羊,各给他10元钱的服务费;交易成功一头牛或一匹马,各给他20元钱。下午2点,活畜交易要结束了,孟克达赖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有近300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孟克达赖的服务收入能达到2万元。
牧民与客商齐点赞
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的成立,极大地方便了萨麦苏木、嘎海乐苏木和满都宝力格镇这些边境偏远地区牧民进行活畜交易。嘎海乐苏木额仁宝力格嘎查的牧民特古斯告诉记者, 他经常来交易市场转转,了解一下行情, 有想要出栏的牲畜就拉过来。这里收购商多,选择的余地很大,谁出的价好就卖给谁,非常方便;同时,还可以买到优质的种畜。
今天一大早,特古斯便拉着自己家的牲畜赶过来,一会儿的工夫, 就以理想的价格卖掉了两匹马。特古斯满意地说:“ 以前,我们牧民主要是在秋冬季出栏牲畜,其他季节基本没有收入,因此到了夏季就会资金紧张,迫于无奈就去贷款。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活畜交易市场,我们可以随时出栏少量牲畜,解决生活所需。”
买走特古斯马匹的是河南安阳客商陶保安,他的农用车上已经装满了7匹马,正打算返回河南老家。他说:“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收牲畜的,来之前心里没谱,不知道这里的牲畜咋样。到了之后,经过一番了解才放心收购,因为这些牲畜都是经过检疫的。”
在交易市场的另一端,一位有着浓厚东北口音的客商正在和牧民商讨买马的价格,偶尔还能说两句蒙语。他叫吕文河,来自黑龙江,一上午就已收购了十几匹马。他说:“我来东乌旗收牲畜已有三年了,之前都在牧区到处跑,收牲畜。路途远、还难找,现在直接到交易市场购买,省时省力。”
交易市场上的牧民“买卖沁”
牧民朝金扎布是在这里收购牲畜的。他皮肤黝黑,说话的声音很大,时而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他用流利的汉语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他在牧户家收牲畜的趣事。
有一次,他去一户牧民家收牲畜,和牧主人聊了一会儿,询问起了牲畜出售的价格,牧主人却刻意地回避着这个话题,过了半晌才问他:“你带来的‘买卖沁(客商)’呢,让他们出个价吧。” 朝金扎布大笑着回答:“我就是那个‘买卖沁’。”听完,牧主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朝金扎布是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镇巴音图嘎嘎查的牧民。他说:“在草原上,像我这样收购牲畜的牧民商贩不多,大多数的客商都是来自外地。近几年,养羊收入降低,我就想着自己能不能把羊拉到外面去卖。”
两年前, 朝金扎布拉着自己家的一车羊前往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地区“闯”市场,在朋友的帮助下卖了一个好价钱,尝到甜头的他开始做起了收购牲畜的商贩。他告诉记者,去年他收购牲畜赚了10万元。
萨麦苏木党支部副书记布仁巴雅尔说:“ 霍布尔活畜交易市场的红火并不是一种偶然,它是这里牧民的真正需要。交易市场以市场化的思路引导牧民,带领他们合理调整畜牧业结构,根据牲畜市场价格走四季出栏之路,达到增收的目的。”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