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小北京” :美好生活从清晨开始阿拉善盟
6月的巴彦浩特,气候宜人。清晨6点,李祥林伴着街道环卫工人“哗哗”的扫地声与老伴儿出门了,像往常一样,他们要徒步到营盘山锻炼身体。放眼看着雾霭中的城市,呼吸着山上新鲜的空气,听着悦耳鸟鸣声,夫妻俩新的一天开始了。
行走在慢道,道路两旁新绿引人注目。眼下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绿树葱茏,鲜花着锦,整洁宽敞的城市干道、错落有致的绿化带、精巧别致的小品景观将这座塞外小城装扮得格外亮丽。李祥林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我要把照片发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让他看看家乡现在有多美。”李祥林笑着对老伴儿说:“曾经因为沙尘肆虐,儿子还劝咱们一起搬到外地,现在让他羡慕我们的生活吧。”
记者看到:林荫道上,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漫步在温煦的晨光里,表情安详、满足;锻炼身体的人从红色的塑胶道上健步跑过;工人们修剪着形态不一的各色植物……据了解,近两年,巴彦浩特绿地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城市面貌大幅度改善,真正体现了“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荫下、乐在芳草间”的美好愿景。李祥林发现: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巴彦浩特通过城市改造,以绿色为底色的各式公园增多了;下几场大雨,几条交通主干道也几乎不见积水;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免费公交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曾经因为环境差大家都想要走出去,但现在,住在这座民生幸福城,想离开的人少了,想回来的人多了。
正是上班时间,交警在各路口英姿飒爽地执勤。在几条正在改造的道路上,虽然车辆排成长龙,但没有混乱的场面。看来,城市建设的过程也是居民提高认识、增强认同和提升文明素养的过程。
洒水车从面前开过,空气中飘过一缕凉意。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有关部门安排洒水车每天给马路“洗澡”,给天气降温和增加空气的湿度,这些举措,都使人感受到城市管理服务的逐步精细化、人性化。
锻炼完,二人在人很多的早市上采购了本地大棚的新鲜蔬菜,乘坐出租车,欣赏沿途色彩斑斓的风景。“晚上我们去巴音湖看夜景,还有水幕表演吶。”李祥林笑着邀约老伴儿游览夜色中的巴彦浩特。
“大气、舒朗、清爽”不仅仅是一种城市风格,更是一座城市展现的气质和内涵。“推窗见绿绿染林,出门入园园正美。”李祥林用这句诗表达对“塞外小北京”建设最美好的期盼。(记者 杨慧)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