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国际荒漠化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我盟开幕阿拉善盟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阿拉善 共议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之路
6月16日,内蒙古国际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我盟开幕,来自俄罗斯、以色列、蒙古国、日本以及国内150余位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治理领域专家学者齐聚阿拉善,共议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之路,阐述、交流生态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成果,共商全球性生态环境保护与荒漠化防治大计。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白向群,中国科协原副主席、荒漠化防治专家刘恕,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张鹤松,中国治沙及沙业协会会长安丰杰,盟委副书记、盟长冯玉臻,副盟长徐景春等出席开幕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主持开幕式。
此次高峰论坛由自治区防沙治沙协会主办,论坛以“荒漠化防治、产业驱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关于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总结展示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创新成果,共商荒漠化防治与产业化创新发展大计。
徐南平在致辞中对内蒙古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来,内蒙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积极探索应用“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建立生态治理、生产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效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徐南平表示,科技部将持续关注内蒙古的生态建设,通过正在启动实施的“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攻克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模式,并制订促进生态建设的科技、金融、税收、管理、制度等政策措施。
白向群在致辞中指出,荒漠化是全人类的灾害,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内蒙古各级政府把防沙治沙、植被修复、保护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正在走上一条政府主导、依法治沙、科技支撑、企业介入、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科学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新路子。
内蒙古荒漠化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荒漠化防治必须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把生态治理、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走产业化牵引的综合治理之路。白向群强调,防治荒漠化需要国际社会的精诚合作和国内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凝聚共识、集成智慧,为新时期自治区荒漠化防治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献计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对接发展思路、深化务实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荒漠化防治。
冯玉臻代表盟委、行署向莅临大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友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阿拉善是我国抗御风沙侵袭的一道重要屏障,进入“十三五”以来,阿拉善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把大力发展沙产业作为推进荒漠化防治、拉动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推动荒漠化防治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共同发展。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阿拉善荒漠化防治、产业驱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刘恕在开幕式上作了“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创新与提升”主题演讲,对国际社会与荒漠化抗争4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她强调,荒漠化虽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因时、因地而异,但近期内,贫困和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荒漠化的两种主要驱动力。以“改善生活条件并减少贫困”为目标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公约》创新的理念,以及《荒漠化综合报告》所倡导的遏制荒漠化发展的措施,都是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有着独到的见地。我国遭受荒漠化影响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实际,努力地肩负起历史责任。
论坛开幕前夕,论坛组委会组织与会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对库布齐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创新治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就自治区荒漠化防治成效与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交流指导。本次论坛为期两天,期间,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荒漠化防治、产业驱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主题深刻分析国际与国内荒漠化治理领域的创新经验,分享先进科学理念与技术成果。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