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履忠诚--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孙晓光事迹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7-06-16 14:33

他是一名消防尖兵,用热血青春履行尖兵使命——维持社会安定和人民财产安全;他是一名共产党员,用舍生忘死诠释党员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孙晓光。

2009年12月,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孙晓光从通辽市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在新兵连的日子,孙晓光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对中队全部器材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综合应用、维护保养等熟记于心、应用于行。2012年3月,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组织封闭式训练,为了提高自己灭火救援本领,孙晓光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在毕业考核中被总队记个人三等功。

入伍以来,孙晓光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次,和战友们一起抢救遇难、遇险人员数十人,经历过水与火、生与死的搏斗,也有过和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2011年7月18日,巴林右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孙晓光奉命前往支援。在帮临街商铺疏散物资时,由于屋内积水深、看不清地面情况,他的胶鞋被地上破损的货架割破,脚踝上划了个10厘米长的口子。由于当时情况紧急,他顾不上包扎休息,忍着疼痛,继续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搬运物资,连续6个小时战斗在抗洪一线,背负、转移被困群众十余人。

2014年1月16日,红山区一个灯饰城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孙晓光和战友们来到火灾现场,侦查发现,这是一家“前店后库”布局的灯饰城,着火点在库房。而前门正冒着浓烟,根本进不去人,只能从后门进入仓库实施灭火。着火点所处的位置是一楼,隔壁是宾馆,二楼是居民楼,如果不及时灭火,会危及到很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火情就是命令,孙晓光和两名战友冲了上去,从后门接近着火点实施灭火。仓库内浓烟滚滚,着火点就在货物的堆积处,已经大面积燃烧,棚顶处大大小小的吊灯在烈火的炙烤下噼里啪啦地响着,棚顶上最大的吊灯直径有一米多,如果掉下来砸在头顶上,后果可想而知。在浓烟、毒气环境下作业,空气呼吸器每隔20多分钟就得更换一次,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在灭火过程中,孙晓光佩戴的空气呼吸器更换了4次,也就是说,他4次从火海中出入,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消防官兵3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让人欣慰的是,火灾无一人伤亡,孙晓光和战友们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2014年3月18日,位于元宝山区的国电化工有限公司综合罐区石脑油储罐发生爆炸燃烧。根据作战命令,孙晓光和战友孙建国站在火场最前线,二人顶着烈焰紧紧抓着高压水枪全神贯注冷却距离他们不到10米远的罐体。3个多小时后,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就在大家以为可以喘息一下时,石脑油罐体伴着短暂刺耳的尖啸声再次发生爆炸倒塌,爆炸带来的巨大气浪把孙晓光和战友孙建国掀翻在地。孙晓光醒来时,身边的流淌火还在燃烧,战友孙建国也倒在不远处,孙晓光虽然身负重伤但没有放弃战友,他拼命爬到孙建国身边试图拉起他,自己却在流淌火中被二次烧伤。当战友们冲进火海用担架往外抬孙晓光的时候,他还一直喊着战友的名字。大火最终被扑灭,脸部和脚部缠满绷带的孙晓光无比振奋:自己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屏障,又一次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赴汤蹈火,敢打必胜”的消防精神与经验、技术相结合,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孙晓光在救援现场斗志昂扬、不知疲倦、战斗不止,他以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各种灾害的考验。

危难临前,他不顾个人安危,带伤上阵;重任面前,他不顾身心疲惫,重返战场。7年的磨砺,孙晓光时刻谨记“当一名合格消防兵”的入伍誓言,把自己锻炼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抢险尖兵。入伍以来,孙晓光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自治区第四届“全区道德模范”,荣获公安部“优秀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第三届“赤峰市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等荣誉,今年5月被人社部、公安部授予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