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匠人——宝勒德巴根阿拉善盟
用毛笔、铅笔、彩笔作画,并不稀奇,但你见过用烙铁作的画吗?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它是利用烙铁温度和运笔轻重的变化在木板或纸或者其它材料上绘制的一种画。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巴彦浩特的烙画匠人——宝勒德巴根,欣赏他用“铁笔”绘就的美丽图画。
观美术展迷上烙画
一支电烙笔,一块木板,一缕青烟升起,一幅精致的烙画就此诞生。 “从小就喜欢画画,当时也没人教,就自己乱画,课本上空白的地方都被我画满了。后来大学学了美术专业,专门学习画画,现在如愿以偿做了一名美术老师。”宝勒德巴根告诉记者。
提起自己和烙画的渊源,宝勒德巴根说,他是在一次展览上见过烙画,就这样有了创作烙画的念头。“在一次美术展览上,偶然看见一幅烙画,是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线条清晰,明暗交错,立体感十足。当时觉得这样作画十分有意思,就这样对烙画产生了兴趣。”宝勒德巴根说。烙画有烙在毡子上的,也有烙在宣纸上的,但是纸张容易破损,保存起来也很麻烦,晒两下就掉色,所以他就想能不能直接烙在木板上。
宝勒德巴根第一次烙画是在五年前,因为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画画,手法不太熟悉,经常把木板烙糊了。“那个时候学习烙画没有专业的老师或者教材,全靠自己的摸索与尝试。2012年开始学习作画时,我一口气把市场上大大小小不同的烙铁都买了回来,利用下班时间埋头琢磨,一不小心就熬到深夜一两点。”宝勒德巴根笑着说。
用坏了十几个电烙铁
“因为有些绘画功底,烙画底稿没什么问题,难就难在作画的手法上。我从网上搜视频,学习别人是怎么画的。从网上才知道其实烙画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宝勒德巴根说,开始的时候他会选一些不用的废弃木块来练习,后来就到市场上买装修用的三合板。“比起实木,这种材质最适合做烙画,不过价格也不便宜,我烙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烙坏了木板就不能用了。”
宝勒德巴根现场给记者展示起了烙画的技艺。“首先要在图画纸上画一个素描稿,然后选一张和图画纸尺寸相当的三合板,再将素描稿画在三合板上。”宝勒德巴根说,烙画是一个不可逆的艺术,每一笔下去都是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用笔的力度与角度,烙铁的功率与温度都会对每一道烙痕的颜色与走势产生影响。“烙铁的温度很高,所以手上的力度非常重要,否则一下就报废了。刚开始用烙铁作画不太习惯,总是忘记,手直接握在烙铁最热的地方,经常被烫得满手泡,长期的高温烧烤,烤得这手指上的皮都变厚了,满手的茧子,摸东西拿东西就像戴着一个手套一样。后来练习多了,也就慢慢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这电烙铁都用坏十几个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烫伤了手,烙焦了画,都没有让宝勒德巴根气馁。就这样,在反反复复的练习和已有的绘画基础之上,宝勒德巴根掌握了烙画制作的技巧。除此之外,他又在纯黑白烙画的基础上着色,运用点缀的技巧,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烙画作品。“我从小在牧区生活,游牧人的生活,草原牛羊成群的景色,都是我想通过烙画来表达的,烙画画面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能表现这种意境。”宝勒德巴根说,到目前为止,他创作的比较完整的蒙古族特色烙画已经有十几幅。
宝特德巴根是孪井滩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平时上课没时间作画,只要休息了就把木板搬出来烙两下。一到周末回到家里,餐桌便成了他的工作台。“因为没有独立的工作室,我只能在家里烙画,创作烙画会产生烧焦的气味,一到周末家里全是那味儿,但是爱人从没有过一句抱怨,对我的爱好特别支持。”宝勒德巴根说。
宝勒德巴根向记者展示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幅作品。这是一幅长120厘米、宽90厘米的《草原景色图》,展现了草原游牧民族迁徙的画面。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每件作品都要修改至少五遍,直到最后每个细节都达到完美。“像这幅完整的烙画工艺,我用了一个星期来完成,图案复杂一些的,时间会更长。”谈到会不会坚持下去,宝勒德巴根毫不犹豫地说:“我会一直制作下去,因为我热爱烙画!”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