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好书记——记太仆寺旗大圪洞村支部书记李军锡林郭勒盟
李军,男,1975年9月出生,现任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大圪洞村党支部书记,曾荣登锡林郭勒3月好人榜。
李军2015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发扬“5+2”、“白+黑”精神,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抢抓工程进度,全力推动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危房改造112户,街巷硬化3.5公里,安装户户通设备190套,修建2个文化休闲广场……村里彻底变了样。土房扒倒住上了砖瓦房;下雨沾泥的小土路改成了平整开阔的水泥路;遍布山药窖的废地修成了村民们最爱的小广场。这些变化让村民们笑开了颜,村民们称李军为“咱们百姓的好书记”。
刚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时,很多村民都还抱有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境况,为消除村民依赖和等、靠、要心理,李军每天走街串巷,做思想工作,讲政策引导,千方百计促进度、保质量。有的村民危房不愿意改造,有的村民院墙不愿意拆除,也有的路边堆放的杂物不愿意清理,不配合工程队的施工……作为村支书,协调村民与村民、上级领导与村委会、村民与施工队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成了他的主要工作。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美丽乡村建设圆满完成,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看到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从心底感谢这位好书记。
“如何让村庄新貌和文明新风相得益彰?”是李军在大圪洞村大变样之后想的最多的问题。李军深知村子变美了,更需要村民转变观念,维护整洁的村容村貌,于是,他召集有威望、有文化的村民,组建成一支“文明新风”宣讲队,并把培育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纳入村规。孙权国曾是名兽医,现在开了超市,村民爱找他唠家常;宋普以前在生产队当过会计,有文化、会说讲,他把这些能人聚在一起。这么一来,很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以前土路的时候谁家有污水就随手泼在大门外了,现在不管家里污水池有多远,他们都要拎着桶去那儿倒,用农民自己的话说:“那亮蛋蛋的路,谁舍得弄赃呀!”
在大圪洞村,绘着村民文明公约、新村建设四字歌等内容的文化墙,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李军说乡村文明“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理”,在推进文明村建设过程中,村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编写《村民行为准则》,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扶贫帮困等活动,通过李军和村干部们不断探索,不仅推进了文明新村的建设,也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村民们的心里李军这个年轻的村支书有着一颗热心肠,谁家有个急事难事都找他。前几天村民王桂兰突然晕倒,接到村民电话,李军立即跑到现场,开车拉上王桂兰就往旗医院跑。李军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村民,也向村里人传播着正能量。
说老百姓想说的话,办老百姓要办的事。李军发动全村32名党员干部和一些有威望的村民代表,通过认真学习“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引导党员牢记权利和义务,更加明确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现在走进大圪洞村,村里的整体建设焕然一新,干净平坦的街巷、整齐划一的路灯、绘有新二十四孝的文化墙、健身器材齐全的小广场……淳朴的村民悠闲地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这里既能品味到现代小城镇的气息,又能感觉到乡土村落的质朴。晚饭过后,位于村中心的广场播着欢快的曲调,村民们跳着动感十足的广场舞,这是村里人每天最欢乐的时候。“做活乏了一天,来这儿跳一会儿、唠唠家常,这日子过得才美了!”村民们乐呵呵地讲了起来。
日子过好了,还要过得更好。这是大圪洞村支部书记李军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从争取示范村、开发水浇地到联系雇主洽谈用工合同,如今大圪洞的村民不仅住上了宽敞亮堂的新房子,一年四季不用出外也有了打不完的工。生活在这样的农村,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